核黄疸的治疗

核黄疸的治疗

核黄疸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指南

核黄疸是一种新生儿疾病,主要由于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胆红素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以下是核黄疸的常见治疗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家长需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治疗方法

1. 光疗

光疗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治疗方法,用于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蓝光照射,胆红素会发生异构化反应,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随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光疗具有以下特点:

  • 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
  • 减少肝脏负担,促进胆红素代谢。
  • 费用低廉,按三甲医院的标准,每小时治疗费用约为两元。

2. 换血疗法

当胆红素浓度非常高(超过18-20mg/dl)且光疗无效时,需采用换血疗法。此方法通过更换患儿的血液,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为目标,常用药物和方法包括:

  • 静脉补液以提供热量。
  • 静滴白蛋白或血浆,帮助结合胆红素。
  • 使用地塞米松以减少炎症反应。
  • 口服苯巴比妥以促进肝酶活性。
  • 使用10%活性炭溶液或琼脂以吸附胆红素。

4. 加强护理

护理是治疗核黄疸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 密切监测患儿的黄疸程度及其他体征变化。
  • 注意保暖,避免患儿体温过低。
  • 及时补充液体,防止脱水。
  • 预防感染,保持患儿生活环境清洁。

背景信息

核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受到影响。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永久性神经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注意事项

  • 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或白蛋白结合位点的药物。
  • 定期复查胆红素浓度,评估治疗效果。
  • 遵循医嘱,不随意中断治疗。

结论

核黄疸的治疗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同时加强护理和预防措施,以确保患儿的健康恢复。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