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

不少南方的新爸妈也许没听说过新生儿硬肿症,但是生活在北方的爸爸妈妈们几乎都知道什么是新生儿硬肿症。因为新生儿硬肿症是我国北方地区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冬季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得这种病的最多。知道宝宝患上新生儿硬肿症的原因吗?了解新生儿硬肿症的表现吗?如何预防新生儿硬肿症?下面妈妈网专家为您一一解答。

新生儿硬肿症原因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常见于新生儿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硬化和肿胀。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保暖不足、喂养不当或生后一周内患病的情况下。

新生儿在出生前生活在母体子宫内,其环境温暖且充满羊水,温度通常保持在37.2℃至37.7℃之间。这种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维持新生儿的体温恒定。然而,出生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新生儿硬肿症不仅会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硬化,还可能对新生儿的整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关键在于为新生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充足的营养:

新生儿硬肿症是可以通过适当的保暖和喂养措施加以预防的,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体温和健康状况,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新生儿硬肿症症状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常见于新生儿的严重疾病,主要由体温过低引起,常见于早产儿或体重过轻的婴儿。该病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患儿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硬肿症的症状可以总结为“五不”和“五少”,具体如下:

硬肿症最突出的表现是皮肤的异常变化:

在危重病例中,可能出现鼻子和嘴里冒血沫子、呼吸微弱等症状,提示病情已非常严重,需要立即送医抢救。

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与体温过低密切相关。体温过低会导致体内血流减缓,毛细血管因缺氧而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出血风险,尤其是肺出血。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患儿可能因抢救困难而死亡。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关键: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确保患儿生存的关键。

查看全文

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方法

症状:全身冰冷,面色灰暗,僵卧少动,昏昏多睡。哭声低微,吮乳无力,局部皮肤发硬,水肿发亮,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唇白舌淡,苔白,指纹淡滞或陷伏不显。

治法:温补脾肾,行气活血。

方药: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减:人参3克,附子4克,黄芪7克,桂枝3克,茯苓、白术、红花、赤芍、当归、川芎各5克。 若肿甚、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气阴不足者,加麦冬、五味子;咳嗽痰多或大便稀溏者,合二陈汤。

症状:面色紫暗,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硬肿多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皮肤不易捏起,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严重者口鼻出血,唇色黯红,指纹紫暗。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人参3克,当归、赤芍、桂枝各3克,细辛1.5克,黄芪7克,川芎3克,木通1.5克,甘草4克,大枣3枚。 若精神萎靡、口吐痰沫、呼吸不匀者,加白僵蚕、法半夏、石菖蒲、郁金、胆南星;硬肿甚者,加桃仁、红花或丹参、郁金、鸡血藤。

症状:发热,面赤,烦躁,肌肤硬肿紫红,尿短赤。严重者鼻窍出血,血色鲜红。舌紫红,苔黄,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栀子各5克,人参3克,川芎、丹参、红花、茯苓各5克,黄芪7克。 若发热伤阴者,加玄参、麦冬;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加大黄、槟榔;伴有感染性疾病者,选用地锦草、蒲公英、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紫花地丁;若有外寒里热者,用药需温散外寒、清解里热,活血化瘀,温凉并用。

方法:按1毫升/千克体重给予液体,若患儿有尿少或无尿或有心肾功能损害,应严格限制入量及输液速度。一般输入液体为10%葡萄糖加1/4氯化钠溶液。重症患儿可适当输入鲜血或血浆,每次20~25毫升。

药物:川芎红花注射液:每次0.3毫升/千克体重(每毫升含川芎0.7克,红花0.3克),加10%葡萄糖溶液5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日4次。病情好转后改为肌注,每日2次。

方法:使用5%碳酸氢钠,每日5毫升/千克体重,用50%-10%葡萄糖液稀释1.4%碳酸氢钠等张溶液缓慢静脉注射。

方法:患儿多数伴有感染性疾病,控制感染应作为治疗常规措施之一。选用药物时需慎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常用药物:水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方法:一经确立,早期给予气管内插管,使用呼吸机。

方法:有缺氧或重症病人需进行氧疗法。药物:维生素E有抗氧化、稳定细胞膜、利尿等功效,每次10毫克,口服或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10天。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方面各有优势,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查看全文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常见的围产期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低体温、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患有感染或其他疾病的新生儿。及时、科学的护理和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核心步骤。根据患儿体温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患儿的吸吮能力,选择适当的喂养方式:

遵医嘱给予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建议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如无条件使用输液泵,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检查输液量和速度,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引发心力衰竭或肺出血。

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常见并发症,应采取以下措施:

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具体措施包括:

向家长普及新生儿硬肿症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

科学的护理和治疗是改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预后的关键,通过复温、合理喂养、预防感染、观察病情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康复率。

查看全文

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措施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对新生儿健康具有显著威胁的疾病,其严重者可能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为了有效预防这一疾病,家长需要了解其发生原因、表现及科学的预防措施。以下内容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硬肿症的相关信息及五项主要的预防措施。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以皮肤硬化和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中。其主要诱因包括寒冷环境、感染、低体温等。该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对新生儿的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降低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率,以下五项措施应引起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做好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能够有效减少早产儿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新生儿硬肿症的风险。

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应为产房配备适当的保暖设备,如暖气或加热灯,以确保新生儿出生后的环境温暖。

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用预先加热的毛巾包裹,并转移至保暖床上进行处理,以防止体温过低。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应加强体温监护,确保其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积极治疗新生儿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能够有效避免因感染引发的硬肿症。

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能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