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疫苗是国家为儿童提供的免费疫苗接种服务,旨在预防多种严重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以下是主要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时间表:
按上述时间表接种疫苗后,儿童可有效预防以下七种传染病:
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计划免疫疫苗,确保儿童健康。此外,接种疫苗后请留意孩子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计划外免疫疫苗(自费疫苗)是对计划免疫的有益补充,可进一步降低儿童感染其他传染病的风险。以下是目前国内常见的计划外疫苗:
部分计划外疫苗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家长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宝宝的健康需求选择接种。接种计划外疫苗可为宝宝的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接种计划外疫苗前,请咨询专业医生,确保疫苗适合孩子的年龄和健康状况。
无论是计划免疫疫苗还是计划外疫苗,按时接种都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家长应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实际需求,为孩子提供全面的疫苗保护。
一类疫苗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白破二联>)、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二类疫苗
A 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
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1)孩子出生2个月内,家长要到孩子户口所在的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或村卫生室去办理接种手续,建立儿童接种卡和预防接种证。到了孩子应该接种的月龄,医院(或村卫生室)就会按期预约儿童接种。要注意的是,家长须保存好医院发给的预防接种证,上面有孩子打预防针的时间和已接种过的疫苗种类,家长每次去医院给孩子接种时须随时携带预防接种证。并凭此证办理入托、入学、入所手续。
(2)非本地医院出生或已满1岁仍未接种的孩子,也应尽快到办理预防接种证,让孩子尽快的补种各种疫苗。
(3)外地暂住儿童,凡需在本区居住3个月以上者,都要带孩子办理接种手续。若在原地区已打过预防针,但未打齐的,应补种齐全各种疫苗。
(4)各乡镇均设立接种门诊。家长可根据户口和居住地点就近到各医院保健站、街道卫生所给孩子进行免疫接种,这是家长应尽的义务。
(5)孩子在医院出生时,家长必须把可靠的通讯处或住址告诉医务人员,以便联系。
Q:为什么同一种预防针有时要打几次?
A: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预防针就是按照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 苗,注入人体,使人得一次“轻病”。与自然得病相比较,预防接种使人产生的抗体量要少些,维持的时间也短。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打一次预防针,把预防 的作用加强一下,使抗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Q:几种预防疫苗接种可以同时进行吗?
A: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减轻。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 一部位。
Q: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
A: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每种预防制剂均有一定的接种对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进行预防接种的。
有以下情况时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 应;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Q: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A: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程度不同的反应。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 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 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后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