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通常多皱缩、破碎,带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开后呈现卵状椭圆形,为羽状深裂,裂片呈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其叶片上表面为灰绿色或深黄绿色,分布着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则密生灰白色绒毛。艾叶质地柔软,具有清香之气,味道苦。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妇科病症,还可应对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等出血症状。外用时能治疗皮肤瘙痒。醋艾炭主要起到温经止血的作用,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既可以使用新鲜的,也能经过炮制后使用。常见的炮制方式是炒艾叶,炒艾叶又分为清炒和炭炒。
清炒艾叶时,先将筛选后的中间品艾叶,放入已加温至150度左右的铁锅,快速翻动,炒至出现微臭焦斑后取出冷却,再用筛子筛去灰屑。炒后的艾叶上表面呈深黄绿色至棕绿色,下表面呈灰绿色至黄绿色,有的具有焦香气,味道苦。
炭炒是将艾叶炒成艾炭,以拓展其用途。操作时,把挑选后的中间品艾叶置于已加温至150度左右的铁锅,快速翻动炒至焦黑色后取出,喷洒少许清水(防止燃烧),冷却后经目筛去灰屑。炒成的艾叶炭大部分为皱缩和破碎的叶片,颜色为黑褐色至黑色,质地脆且易碎,具有焦香气,味道苦。
炒艾叶外用适量,可用于灸治或熏洗。
综上所述,艾叶及其炮制后的炒艾叶在医药领域具有多种功效和广泛用途,尤其是炒艾叶对女性健康有诸多益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应用。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暂无公开权威医学文献可直接链接,相关知识可查阅《中药学》等专业中医药书籍。
艾草,别名家艾、艾蒿。其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产生奇特的芳香,具有驱蚊蝇、虫蚁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中医学上,艾草常被入药,具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它苦燥辛散,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的功效,因此成为妇科要药。
艾草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例如艾附暖宫丸。炒炭后能止血,可用于治疗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中医针灸里的灸法,会把艾叶加工成的“艾绒”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将艾草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还可以预防瘟疫,这种用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综上所述,炒艾叶能够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可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本草纲目》《本草》《本草从新》等中医典籍。
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能加入菜肴中发挥食疗作用。以下为您介绍多种艾叶相关的食谱及其作用。
增进食欲。
将艾叶洗净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再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
令人开胃。
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可煮、可煎、可蒸。
暖胃。
艾叶、粘米、糯米、沙糖各适量。
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
可平逆气、止血。
水煎服。
用于痛经。
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用于月经过多。
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 - 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 - 3剂。
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小腹冷痛等。
将五月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妇女坐月子必吃的点心,还可治感冒。
综上所述,艾叶在药用和食疗方面都有诸多功效,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能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益处。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暂无公开权威站点可供引用,内容来源于常见的民间食疗养生知识整理。
艾叶味辛、苦,性温,无毒,归脾、肝、肾经。其具有芳香温散的特性,可升可降。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具体主治以下病症: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优势在于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艾草虽好,但不宜长期食用。在潮湿的春季,7 - 8天吃1次即可。因其性味辛温,风热感冒患者不宜食用,以防“火上加油”。
结论:艾叶是一种用途广泛且有价值的草药,但在使用和食用时需充分了解其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功效。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该内容综合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可参考中国中医药网(https://www.cntcm.com.cn/)获取更多信息。
许多女性都深受经痛困扰。经痛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这是最常见的痛经类型。典型症状为月经前后四肢冰凉、小肚子冰凉,月经量少,颜色黯且有血块。痛经时不敢使劲按肚子,使劲按会疼痛加剧,这是血淤的表现。其形成原因通常是平时常吃凉东西,如冷饮、雪糕、冰激凌、朝鲜冷面等,或者长时间处于空调开得很足的环境。“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是痛经的总病根,寒性体质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痛经时小肚子冰凉,但喜按,按一下会感觉舒服很多,这是血虚的表现。
痛经时小肚子不凉反热,同时伴有月经量多、白带多的症状。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它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等。对于女性来说,艾叶是一种非常好的草药,能治疗女性普遍常见的体寒之症,温暖体质。
这里为女性朋友们推荐一道用艾叶治疗经痛的药膳——“艾姜煮蛋”,做法简单方便,可经常食用。
到中药店购买艾叶、干姜,到商店购买鸡蛋、红糖。每次的用料比例为: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1. 将干姜切片,和洗净的艾叶、鸡蛋一同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
2. 先用文火把鸡蛋煮熟。
3. 把煮熟的鸡蛋剥壳,再放进锅里的药汁中煮10分钟。
4. 加入红糖,一道热气腾腾的“艾姜煮蛋”就完成了。食用时吃蛋喝汁,其功效相当于苦口的中药。
这道药膳来源于古代名方中的艾姜汤。其中,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专治女性气血寒滞、腹中冷痛;干姜能去脏腑之沉寒,最擅治下焦虚寒、胃部冷痛;加入鸡蛋和红糖,则能补血活血、扶正祛邪。
结论:“艾姜煮蛋”是一道简单有效的治疗女性经痛的药膳,尤其适合寒性痛经的女性,能利用艾叶和干姜的特性,结合鸡蛋与红糖的滋补,起到散寒止痛、补血活血的作用。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目前暂无特定权威站点,此内容综合了传统中医药知识和常见的养生经验。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天气越来越冷了,尤其到了晚上,不躲进被窝里,家里不开暖气,这日子实在没法过呢。尤其对于手脚冰冷的人, ...
由于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湿杀虫的功效,而且艾叶泡脚的功效也是蛮多的,这就引起了大家对 ...
艾叶不仅可以吃,还可以辟邪,还可以泡脚呢。而且,用艾叶泡脚受到很多粉色的追捧哦,因为它在人们的心目中 ...
艾叶逐渐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从以前地被人们用来当菜吃,到后来人们生活、食物越来越丰富之后,它逐渐退出 ...
艾叶,在以前是很常见的一种植物,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人吃艾叶了,更多地是用来泡脚, ...
艾叶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冬天用来泡脚,可以去脚气,可以治感冒,还可以去风湿。那么,艾叶泡脚怎么泡才好呢? ...
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 ...
艾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草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 ...
很多女性都经历过痛经的折磨。这是一种男士永远也体会不到的痛苦,月经的痛是每个女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伤痛 ...
中国人用艾叶治病的历史悠久,每年端午节前后是艾叶最嫩的时节,端午节也有熏艾叶驱除蚊虫、辟邪的习俗。在 ...
艾叶,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利用,有的用它来治疗病症,有的用它来作为食物,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 ...
在古代,就有用艾叶来煮水的说法。用艾叶水来洗澡,有驱邪的说法。实则,艾叶水有多种功效,才会赋予这样的 ...
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 ...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插艾叶,不仅仅是一种习俗,也有很多的养 ...
人们早已有食用艾草的习惯了,用艾草制成各种美味且有营养的食物,《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 ...
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被广泛利用,有的人用它来治疗病痛,有的则用它来食用充饥,还有的则用它作为辟邪驱毒 ...
艾叶一直是我国民间广泛利用的一种植物,有的人用它来治疗病痛,有的则用它来食用充饥,还有的则用它作为辟 ...
烧艾叶,别名艾灸,通常是用艾烟或用艾火熏烤,二者都有很明显的作用。因为艾灸的药物疗效和中药艾叶的入经 ...
熏艾叶的原理是通过艾火刺激,使皮肤外温上升,透过皮肤肌层,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