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食的急救

这几日,一条“3岁男童吃冰激凌时险窒息”的新闻频繁出现在大家眼前,让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显得有些紧张。由于宝宝喉咙发育地不够健全,因此家长在喂宝宝吃饭时也要当心造成宝宝噎食。小儿噎食的危险是很严重的,因噎食造成的窒息超过5分钟,一条年幼的生命就没有了。那么,宝宝噎食有哪些症状呢?家长们又该如何急救?哪些食物和吃饭习惯又容易引起宝宝的噎食呢?妈网百科马上为你解答!

噎食的急救

什么是噎食呢?因食物堵塞声门或气管而引起的窒息,就俗称“噎食”。如今的家长对于宝宝吃饭越来越放松,导致宝宝吃进一些难咀嚼的食物,又或者是边玩耍打闹边吃饭,这些不良习惯都容易引起宝宝噎食。如果你的孩子出现噎食,你该怎样急救呢?快来Mark吧!

1、对于噎食后神志清楚的孩子

对于噎食后神志清楚的孩子,家长要使其主动用力咳嗽,通过咳嗽将堵塞呼吸道的食物清除出来;同时可以用手掌快速有力地拍击孩子背后两肩胛之间,或者从孩子背后抱住其腰部,对准孩子上腹部,以拇指侧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几次。

2、对于噎食后神志不清的孩子

对于噎食后神志不清的孩子,可以使其侧卧,然后斜抱住孩子,一面用一指压下孩子的舌头,一面在孩子的背后两肩胛之间,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击;或者让孩子仰卧,头向后仰,用手掌根顶住患儿上腹,快速向内上方冲击。

3、对于因黏稠食物而噎食的孩子

如果孩子是因为吃了黏性比较大的食物而出现噎食,除用上述介绍的办法之外,可采取用手指掏出食物,或夹出堵塞食物的办法。具体方法是:让孩子侧卧,用食指或中指沿孩子喉咙的内壁伸入喉咙深处,掏出或夹出食物。

查看全文

噎食有什么症状

在“3岁男童吃冰激凌时险窒息”事件中,这位妈妈就没有发现自己孩子吃完冰淇淋后的异常表现,反而是路过的医生发现并及时营救。很多粗心大意的爸爸妈妈都可能会忽视孩子噎食的症状,下面妈网百科就为大家整理出儿童噎食的常见症状!

1、宝宝吃东西时突然不说话,脸上出现痛苦的表情;

2、宝宝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抠口腔;

3、如为气管阻塞,宝宝可能会出现剧烈咳嗽;

4、宝宝面色发紫、双眼直瞪、双手乱抓或抽搐。

查看全文

容易噎食的习惯

你知道吗?很多时候,导致宝宝噎食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孩子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使得食物很可能会误入孩子的气管,从而导致噎食,甚至是窒息。那么,这些容易噎食的习惯有哪些呢?

1、给宝宝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

之前国内发生的多起儿童噎食事件,就是因为家长喂了花生、瓜子、果冻等零食给宝宝吃,从而噎着孩子了。这些零食,这都是宝宝们爱吃的食物,可稍不留神,这些东西就有可能成为噎住孩子的“危险食物”。因此,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应慎喂!

2、宝宝吃饭时大哭或大笑

宝宝在大哭或大笑时,其咽门往往会打开。如果孩子这时候还在吃饭,食物就很容易从咽门掉进气管里卡住,从而噎着宝宝。所以,孩子在吃饭时家长千万不要惹孩子笑或者哭!

3、孩子边吃饭边玩耍

小孩子都喜欢边吃饭边玩耍,而如果孩子玩耍时嘴里含着食物,就很容易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轻者出现剧烈的呛咳,重者可能导致窒息。

查看全文

如何防止宝宝噎食

各位宝爸宝妈们,你们看到各种宝宝噎食的可怕后果之后,你还敢放任宝宝任性吃饭了吗?宝宝噎食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爸爸妈妈的疏忽而造成的,所以请大家快点往下看如何防止宝宝噎食吧! 

1、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宝宝,妈妈们可以把食物做成柔软的泥状,方便宝宝嚼碎;

2、在为宝宝准备食物时,爸爸妈妈应该为孩子量身定做饮食,例如肉块应切碎、剁碎,水果应去核、捣碎;

3、给宝宝喂食时要营造安静的环境,尽量不要打扰宝宝吃饭,以防宝宝因为大笑或大哭而引起噎食;

4、要培养宝宝良好的就餐习惯,吃饭应静静坐下吃,不可边跑边吃;

5、对于一些易噎食的食物,如果冻、糖果等,家长应避免喂宝宝吃,也要阻止其他人喂孩子吃。

查看全文

什么食物容易噎着宝宝

很多宝宝噎食事故都源于大人给孩子喂了不合适的食物,因为宝宝年纪尚小,一些黏软、过大或过小颗粒的食物都容易导致孩子噎食。那么你知道什么食物容易噎着宝宝吗? 

1、果冻

果冻可谓是宝宝噎食的惯犯之一,宝宝吃果冻时很容易发生意外,家长可不能轻忽大意!

2、糖果

糖果和果冻一样,也是宝宝噎食常见食物之一,然而糖果是不适合3岁内的幼儿食用的。

3、坚果

坚果的体积比较小,又很坚硬,宝宝有时可能来不及咀嚼就吞食下肚,容易噎到。

4、花生酱

花生酱的黏稠度过高,不适合宝宝吞食;

5、小型水果

小型带核水果如龙眼、葡萄、樱桃等,建议不要给孩子喂食。

6、多纤维蔬菜

维纤多且不易咬烂的蔬菜不适合喂给宝宝吃,如芹菜、豆芽。

7、大肉块

太大块的肉块,宝宝是无法咬烂的,若强吞下很容易造成噎食。

关注【妈妈网】微信可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查找【妈妈网】or【mama_cn】即可。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