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蚕豆病

小儿蚕豆病

蚕豆病:了解诱因与预防措施

蚕豆病(Favism)是一种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这种病症在特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倾向,尤其是男性婴幼儿更易受到影响。了解蚕豆病的诱因及预防措施,对于避免发病尤为重要。

常见诱因及其影响

1. 接触豆制品和豆类花粉

蚕豆病的名字来源于其与蚕豆的特殊联系。患有G6PD缺乏的宝宝在食用蚕豆及其制品(如炒蚕豆、蚕豆粉)时,可能会诱发急性溶血。此外,其他氧化性较强的豆类食品(如黄豆、豆浆、酱油等)以及接触蚕豆花粉,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2. 接触含萘物质

樟脑丸是常见的含萘物质之一。如果宝宝穿着存放有樟脑丸的衣物,可能会因萘成分的作用引发溶血反应,导致蚕豆病发作。此外,其他含萘的物品如强力无比膏、冬青油软膏、紫药水、臭丸等,也应避免接触。

3. 错误服用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破坏红细胞,从而诱发蚕豆病。这些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退烧药(如阿司匹林)、抗疟疾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等。因此,在给宝宝用药前,家长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咨询医生。

4. 病毒感染

在旅行或日常生活中,宝宝若感染肺炎、流感、伤寒、病毒型肝炎等疾病,可能因病毒感染引发溶血症,进一步导致蚕豆病的发作。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 避免食用或接触蚕豆及其他高风险豆类食品。
  • 远离含萘物质,如樟脑丸及相关药膏。
  • 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溶血的药品。
  • 加强卫生防护,预防病毒感染。
  • 定期进行G6PD缺乏筛查,明确宝宝是否携带该遗传特性。

总结

蚕豆病是一种可通过科学管理和预防措施有效避免的遗传性疾病。家长需了解其诱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世界卫生组织G6PD缺乏症介绍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