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原因、分类及症状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宝宝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发黄现象的一种常见情况。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内会出现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无法有效代谢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根据统计,足月出生的宝宝中约有30%至50%会出现新生儿黄疸,而早产儿的发生率更高,达到70%。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至3天开始出现,4至5天达到高峰,7至10天逐渐消退。足月宝宝的生理性黄疸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早产儿的黄疸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2.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引起重视,其特点包括:

  • 出现时间早: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 皮肤颜色迅速加深:短时间内黄疸加重。
  • 持续时间长:比生理性黄疸更长,可能超过两周。
  • 伴随其他症状:如贫血、体温异常、嗜睡、吃奶无力、呕吐、排便颜色异常(如灰白色)、尖声哭叫等。

此外,一些病理性黄疸可能在出生后5天才出现,或者在初次消退后再次反弹。

应对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当宝宝出现黄疸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尤其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一旦发现黄疸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现象,但家长需学会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