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查

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查

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查方法及相关要点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后容易迅速扩散,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准确的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检查方法及相关信息。

1. 外周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常规检查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基础检查之一,主要观察以下指标:

  • 白细胞总数:可能出现升高或降低,提示感染的严重程度。
  •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比例增加,表明急性细菌感染。
  • 血小板计数:通常会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减少。

2.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确诊败血症的重要手段,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菌来明确感染源。以下是常见的培养项目:

  • 血培养:从新生儿的血液中提取样本进行培养,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 脑脊液培养: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用于检测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尿培养:通过尿液样本检测泌尿系统感染。
  • 其他分泌物培养:如脐带分泌物、咽拭子等,用于检测局部感染的病原体。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生儿免疫力较低以及培养技术的限制,即使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败血症的可能性。

3. C反应蛋白(CRP)测定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后6~8小时内迅速升高。其检测具有以下特点:

  • 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
  • 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当感染得到控制后,CRP水平会在短时间内下降。
  • 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4.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进行以下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片,用于评估是否存在肺部感染。
  • 其他炎症标志物检测:如降钙素原(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补充指标。

总结

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等多种方法,需综合分析各项结果进行诊断。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