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哪些儿童心理学

父母要学哪些儿童心理学

父母需了解的儿童心理学知识

如今,不少父母已经意识到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甚至部分父母还阅读过相关书籍。然而,很多父母可能并不清楚具体哪些儿童心理学知识是值得学习的。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父母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让父母们在阅读书籍时更有目标性。

1. 心理定势——发挥“信任”和“期望”的美好力量

心理定势,通俗来讲就是期待效应。它是指人在认知和行为上会受到预先设定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至关重要。例如,当孩子想要尝试做一件新的事情时,父母应该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并且往美好的方面引导孩子发展。就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学进行实验,他们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有很大的潜力。一段时间后,这些被认为有潜力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这就是因为老师对这些学生有了积极的期望,这种期望传递给了学生,让学生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定势,从而取得了更好的结果。所以,父母给予孩子信任和积极的期望,往往能让孩子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 习得性无助——把通往理想的路径切割为可以达到的阶梯

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概念。它指孩子在经历某种学习之后,体会到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多次失败,导致在情感和认知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状态。例如,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好数学,从而产生放弃的念头。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父母可以将孩子的学习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通过努力能够逐步实现。比如,孩子数学成绩不好,父母可以先让孩子每天做对一道难题,当孩子成功做到后,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再逐步增加难度。这样,孩子就会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重新建立起信心,最终通往成功的阶梯。

3. 认知与道德——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

著名儿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的研究告诉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认知和道德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例如,在儿童的前运算阶段(2 - 7岁),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当地拿捏处罚和教诲,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性,不要自立标杆强行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处事。比如,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别人也喜欢,父母不能因此就严厉批评孩子自私,而是要耐心引导孩子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综上所述,父母了解心理定势、习得性无助以及认知与道德等儿童心理学知识,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和教育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百度百科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