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怎么治疗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与西医治疗方法

1. 行为疗法

(1)设置日程表

从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建议家长为患儿制定一个详细的日程表,用于记录每日的尿床情况(可以使用日历)。在尿床发生时,家长需要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原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例如:

  • 未按时睡眠
  • 睡前过于兴奋
  • 白天情绪过于激动
  • 傍晚液体摄入量过多

当患儿某天没有尿床时,可以在日程表上画一颗星,并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家长需每周与医生会面一次,评估治疗进展。

(2)建立条件反射

从治疗开始起,家长需要根据患儿夜间尿床的规律,在其常尿床的时间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这一方法旨在将闹钟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帮助患儿建立条件反射。最终,患儿能够在膀胱充盈时自然醒来,控制排尿。此外,鼓励患儿自行上厕所排尿,以确保在清醒状态下将尿液排尽。

(3)膀胱功能锻炼

通过以下方式锻炼患儿的膀胱功能:

  • 白天多饮水,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逐步增加膀胱容量。
  • 在排尿过程中,鼓励患儿中断排尿,数1至10后再继续排尿,以增强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2. 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使用氯丙咪嗪治疗,每天睡前1小时服用一次。在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少剂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 每2天睡前服用一次,持续1.5个月。
  • 每3天服用一次,持续1.5个月。
  • 最终停药,总疗程为6个月。

(2)药物作用机制

氯丙咪嗪通过抗胆碱能作用扩大膀胱容量,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更容易醒来排尿。在治疗初期,个别患儿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或容易兴奋的现象。这些症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约1-2周后可自行消失。

结论

通过行为疗法和西医治疗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尿床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