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性贫血是怎么得的

障碍性贫血是怎么得的

障碍性贫血科普

常见贫血与障碍性贫血引入

贫血是一种常见现象,多数人或多或少因各种原因经历过贫血,能体会其感受。但障碍性贫血相对不那么为大众熟知,人们往往好奇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障碍性贫血的成因

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通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继发性的。其特征为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出现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且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多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来说,某些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是诱发再障的高危因素。

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国际上,再障分为重、轻型,我国相应分型为急性和慢性再障,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一般无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具体表现如下:

  • 贫血:有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急重型者多呈进行性加重,轻型者呈慢性过程。
  • 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粘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急重型者多有发热,体温在39℃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轻型者高热比重型少见,感染相对易控制,很少持续1周以上。
  • 出血:急重型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衄、龈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可见呕血、咯血、便血、尿血,女性有阴道出血,其次为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轻型者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

再障类型线索

虽然大多数再障是原发性的,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仍可提供一些先天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的线索。

结论

贫血虽常见,但危害可能加剧,大家应予以关注,希望上述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