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遭遇肠套叠怎么办

宝宝遭遇肠套叠怎么办

婴幼儿肠套叠:症状、特点及护理指南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急腹症,尤其是4-10个月的宝宝更容易受到影响。其主要表现为肠道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导致肠道梗阻。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肠坏死。因此,家长需要对其症状和特点有充分了解,并在出现相关表现时迅速采取行动。

肠套叠的特点

肠套叠的发生与宝宝的生理特点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 高发年龄:4-10个月的婴儿是肠套叠的高发人群。
  • 季节性:冬春季节是肠套叠的高发期。
  • 体型因素:肥胖且健壮的宝宝更容易患病。
  • 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的概率高于女孩。

肠套叠的症状

家长需要警惕以下四种典型症状,并在24小时内及时就医:

  1. 阵发性哭吵:宝宝可能因腹痛而出现间歇性哭闹,伴随屈腿、面色苍白等表现。腹痛通常是反复发作的,而非持续性的。在间歇期,宝宝可能恢复正常状态。
  2. 呕吐:发作后不久,宝宝可能会出现呕吐,早期为乳汁或食物残渣,后期可能吐出胆汁。
  3. 果酱样便血:通常在病发后的4-12小时内,宝宝可能排出果酱样血便。有些宝宝可能不排血便,但通过肛门指检可发现血迹。
  4. 腹部肿块:家长可在宝宝的右侧腹部触摸到“腊肠样”肿物。

如何护理肠套叠患儿

在发现疑似肠套叠症状后,家长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就医:若宝宝出现阵发性哭吵或哭闹超过6小时,应立即带宝宝前往医院进行腹部彩超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术后护理:治疗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若医生建议禁食,应严格执行;若需逐步恢复进食,应循序渐进。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耐心安抚宝宝,帮助其缓解不适。

预防肠套叠的建议

虽然肠套叠无法完全预防,但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 合理添加辅食:4-6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早或过量添加高纤维或难消化的食物。
  • 关注宝宝排便:保持宝宝肠道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
  •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检查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结论

肠套叠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婴幼儿急症,家长应熟悉其特点和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