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抢救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护理:生理特点与抢救护理措施

新生儿生理特点

  1. 皮肤特征: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颅部、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且未脱落表示未成熟。
  2. 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因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过多,需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引发硬肿症。
  3. 黄疸现象:出生后3 - 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 - 10天后自然消失。
  4. 胃部情况:新生儿胃最初只能容纳不足30毫升流食,两周内可逐渐增至50毫升左右。胃容量小且位置呈水平位,常见哺乳后溢乳或吐奶。

抢救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1. 预防窒息:护理人员应做好分娩前准备,对孕妇进行心理辅导和产前培训,使其配合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在分娩过程中做好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抢救工作,在手术室准备好各种急救器械和常规药品,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3 - 25℃之间。
  2. 加强监护:对新生儿进行密切监护,观察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等,使用药物后关注是否出现药物反应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3. 防止感染:新生儿监护过程中注意消毒,严格按无菌操作执行,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物品不可交叉使用,定时对病房消毒、清洁,避免脐带结扎松脱,勤换尿布,每天检查脐部状况。
  4. 皮肤护理:出生后检查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及时清理皮肤皱褶处血迹,擦干皮肤。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可涂少量植物油或鱼肝油保护皮肤。衣着要透气、柔软,勤洗勤换。

妈妈们需细心照顾新生儿,了解并掌握抢救护理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给予新生儿更多关爱,付出终会有收获。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