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原因、症状及正常值解析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现象,通常表现为新生儿皮肤、黏膜及巩膜的黄染。其主要原因是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根据统计,约60%-8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黄疸症状,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病理性问题的征兆。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或积聚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根据其病因和特点,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

  • 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12.9 mg/dL(毫克/100毫升)为正常。
  • 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15 mg/dL(毫克/100毫升)为正常。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及症状

1. 生理性黄疸

  • 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自然消退。
  • 一般情况下,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12 mg/dL,早产儿<15 mg/dL。
  • 未成熟儿的黄疸可能持续2~3周。

2. 病理性黄疸

  • 溶血症:因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黄疸出现早且严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
  • 感染或败血症:伴随感染病灶、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 病毒性肝炎:出生后1~3周缓慢发病,伴有食欲不振及肝功能损害。
  • 先天性胆管闭锁:生后1~2周出现黄疸,逐渐加重,伴肝脏肿大、尿色深、粪便呈灰白色。
  • 其他:如维生素K2及磺胺药物中毒、代谢或内分泌异常(如半乳糖血症、呆小症等)。

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

如果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黄疸会在一段时间后自然消退。但如果黄疸属于病理性,则需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免对宝宝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总结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家长应了解其类型和症状,及时判断是否需要医疗干预,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参考来源:UpToDate, 世界卫生组织(WHO)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