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全解析

一、概述

肺炎链球菌肺炎,又称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引发的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是最常见的肺炎类型之一。其通常起病急骤,典型症状有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X线胸片呈现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该病四季皆可发生,但冬季最为多见,常见于年龄过小或过大的人群。咽部细菌检查显示,5% - 25%的健康人为肺炎球菌带菌者,冬季儿童及幼儿的父母检出率最高。依据荚膜多糖抗原分类,肺炎球菌有80种以上血清型。

二、病因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多呈双排列或短链排列。除引发肺炎外,少数情况可导致菌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及婴幼儿病情往往更为严重。此疾病在冬季与初春较为多见,患者常为原先健康的青壮年、5岁以下小儿和60岁以上老人。近年来,因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临床上症状轻或不典型病例较为常见。小儿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目前可接种的肺炎球菌疫苗有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岁以下婴儿只能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三、发病机制

肺炎球菌一般经吸入途径,通过上呼吸道到达肺部,停留在细支气管内增殖并引发炎症。起初在肺泡腔内产生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该液体为病菌提供培养介质,助其向邻近肺泡扩散,典型结果是引发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发展分四个阶段:最初是充血期,特点为大量浆液性渗出物、血管扩张及细菌迅速增殖;接着是“红色肝样变”期,实变肺脏呈肝样外观,气腔充满多形核细胞,血管充血且红细胞外渗,肉眼观察呈淡红色;然后是“灰色肝样变”期,纤维蛋白集聚与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有关,肺泡腔充满炎症渗出物;最后是消散期,以渗出物吸收为特征。

四、临床表现

1. 症状

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酗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数小时内可升至39 - 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速随之加快。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2. 体征

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煽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紫绀。有败血症者,皮肤、粘膜有出血点,巩膜黄染。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听诊有呼吸音降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退期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重症患者有肠胀气,上腹部压痛多与膈胸膜有关。重症感染时可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累及脑膜时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反射。肺炎链球菌肺炎自然病程约1 - 2周,发病5 - 10天,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消退;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后,体温1 - 3天内可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与体征也随之消失。

3. 并发症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并发症近年已很少见。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降低、四肢厥冷、多汗、发绀、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而高热、胸痛、咳嗽等症状不突出。其他并发症有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等。

综上所述,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在冬季发病,宝宝患病需积极治疗,若出现咳嗽高热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治疗。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