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皮是什么

茯苓皮是传统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药材,来源于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外皮。它在中药领域以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而著称,广泛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茯苓皮主要在每年的7月至9月采挖,通常在加工“茯苓片”或“茯苓块”时,将削下的外皮收集并阴干。其外观多为长条状,大小不一,外皮呈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内部为白色或灰棕色。质地脆而富有弹性,气味微弱,味道淡,咀嚼时略带粘牙感。

茯苓皮味甘淡,性平,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肤胀等症状。其利水作用通过健运脾肺功能实现,与直接利水的中药有所不同。

以下是史书中记载的几种含茯苓皮的经典药方及其应用:

药方组成:茯苓皮、椒目(数量不限)。

使用方法:将两种药材煎汤饮用。

适用症状: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浮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壅塞、饮食不下等。

药方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研为粗末,每次取三钱,加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后温服。不受服用时间限制,但需忌食生冷、油腻及硬质食物。

适用症状:湿温病、三焦湿热、头胀身痛、呕吐、小便不通、神志昏迷、白舌苔、口渴但饮水不多等。

药方组成:茯苓皮15g、生苡仁15g、猪苓9g、大腹皮9g、白通草9g、淡竹叶6g。

使用方法:将药材加水1.6升煮至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茯苓皮在现代中医中仍然是常用药材,常见于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经典方剂中。这些方剂通过茯苓的健脾利水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湿气重等疾病。

茯苓皮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以其独特的利水消肿和健脾祛湿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经典药方的应用,它在治疗多种病症方面展现了显著的疗效。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