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黄芪和黄芪的区别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以及广泛的抗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炙黄芪是更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那么,炙黄芪与黄芪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来源于其根部。黄芪呈圆柱形,部分有分枝,长度通常为30~90厘米,直径为1~3.5厘米。其表面为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带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纵沟。黄芪质地坚韧,断面纤维性强,皮部呈黄白色,木部为淡黄色,带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偶见中心枯朽呈黑褐色或空洞状。黄芪的气味微弱,味道微甜,咀嚼时略带豆腥味。

炙黄芪是黄芪经过加工后的一种形式,通常通过炒制制成。炙黄芪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片状,直径为0.8~3.5厘米,厚度为0.1~0.4厘米。其外表皮呈浅棕黄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为浅黄色,木质部为黄色,带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部分中心可能呈枯朽状或空洞状,颜色为黑褐色。炙黄芪具蜜香气,味甜且略带黏性,咀嚼时同样有微弱的豆腥味。

黄芪与炙黄芪虽然来源相同,但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其外观、气味、口感及药效均存在一定差异。选择使用哪种形式的黄芪,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症状来决定。

参考文献:NCBI医学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