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render('body')

寨卡病毒是什么意思

寨卡病毒(ZikaVirus)是一种虫媒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非洲乌干达南部的寨卡森林中被发现。科学家首次从一只猕恒河猴体内分离出这种病毒,因此命名为“寨卡病毒”。1952年,该病毒首次在人类体内被分离出来,随后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群中被确认。

1968年,尼日利亚报告了首例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此后,病毒逐渐扩散至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2007年,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生了首次记录在案的寨卡病毒暴发疫情,共报告185例病例。2013年10月,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大规模疫情,病例数达上万例。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本地感染病例,随后疫情迅速扩散,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伊蚊包括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白纹伊蚊则可以扩展到温带区域。这两种蚊子因其腿部黑白相间的花纹,也被称为“花脚蚊”。

这些蚊子不仅传播寨卡病毒,还可传播其他疾病,如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后,病毒会通过蚊虫的唾液传染给人类。

寨卡病毒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虽然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传播的确切案例。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通过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然而,研究表明,病毒可能通过性传播或输血传播,但这些传播途径较为罕见。

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较轻,部分感染者甚至无明显症状。以下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恶心呕吐、腹痛、粘膜溃疡和皮肤瘙痒。

如果患者有南美旅行史,并在3至12天内出现上述两种或以上症状,应高度怀疑感染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虽然传播途径有限,但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健康后果不容忽视,尤其对孕妇和新生儿具有较高风险。通过科学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