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render('body')

乙肝传播途径及危害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潜在的生命威胁性。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对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母婴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形式:

在医疗操作中,如果使用了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牙科器械、针灸针、内镜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受者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皮肤或黏膜受损,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形式。此外,接吻也可能传播病毒,尤其是当口腔黏膜破损时。

父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孩子出生后,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通过与父亲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这种传播方式也被称为水平传播。

乙肝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慢性乙肝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肝源性糖尿病、脂肪肝、高胆红素血症等。

乙肝患者可能在就业、升学、婚姻等方面受到歧视,同时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也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乙肝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会导致肝脏组织反复受损和修复,最终可能导致肝纤维化。

乙肝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延误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肝癌。统计数据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31.6%-60.1%可能转化为慢性肝炎,20.8%-56.3%的慢性肝炎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而16.5%-51.1%的肝硬化患者可能进一步恶化为肝癌。

为了有效预防乙肝传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乙肝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危害。

参考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