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render('body')

小儿感冒推拿手法

小儿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季节交替或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更为多发。针对小儿感冒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食疗、偏方治疗以及生活护理等。此外,中医推拿也被广泛应用于小儿感冒的辅助治疗中,因其无副作用且效果显著而备受家长青睐。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小儿感冒推拿手法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位置:坎宫穴位于眉心至两侧眉梢连成的一条横线上。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指面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向推动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止头痛,醒脑明目。

适用症状:感冒发热、头痛、哭闹不安、惊风、屈光不正。

位置:攒竹穴位于两眉中点至前发际的竖直小线。

操作方法:以两手拇指从眉心向上至前发际,交替直推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止头痛,镇静安神。

适用症状:感冒发热、头痛、精神不振、惊吓不安。

位置:太阳穴位于眉后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或中指指端在眉后凹陷处揉动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止头痛,清热明目。

适用症状:外感发热、头痛、目赤肿痛、惊风、视物不清。

位置:耳后高骨穴位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的点。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或两中指指端在耳后乳突(高骨)后缘下凹陷处揉动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镇惊除烦。

适用症状:感冒发热、头痛、神昏烦躁、惊风抽搐。

通过上述四种推拿手法——推坎宫穴、推攒竹穴、揉太阳穴、揉耳后高骨穴,家长可以在家中为感冒的孩子进行辅助治疗。这些手法不仅操作简单,还能有效缓解感冒症状,促进孩子康复。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