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render('body')

产后乳腺炎的治疗

哺乳期乳腺炎也被称为产后乳腺炎,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分娩后,是产褥期常见疾病。多在产后3-4周,哺乳期妈妈易患,常见为产后急性乳腺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经乳头裂口或血性感染所致。

临床上症状主要有乳房红、肿、热、痛,有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生产后乳腺炎的原因主要有乳汁淤积、不重视乳头保养、乳头发育不良等。可分为瘀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发生急性乳腺炎时,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乳腺局部化脓时,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6个月后婴儿长牙,乳头易受损,妈妈需小心预防,断奶期更要警惕急性乳腺炎发生。

哺乳期妈妈奶水充足,疏通不畅易致乳汁瘀滞,喂养时乳头易损伤,引发细菌感染导致乳腺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情易恶化,引发其他并发症。

乳腺炎治疗通常以通乳为重点,抓住早期治疗时机可控制病情发展。中药治疗以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为主。按摩通乳方法为双手自乳房基底按摩,缓慢向乳头方向挤压推进,用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按摩同时轻揪乳头数次,扩张乳头部乳络,促进乳汁通畅排出。对于病程在6-10天以上的慢性乳腺炎,可加用静滴青霉素类药物全身抗炎治疗,多在1-2周内治愈。

产后乳腺炎是哺乳期妈妈可能患的疾病,通常不难治疗且可预防,保持通乳可大大减少患病几率。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