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疫苗的注射部位

各种疫苗的注射部位

疫苗相关知识:注射部位与化脓处理

疫苗是一种通过外在方式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有效手段,它能间接帮助宝宝抵御外在细菌感染,预防疾病,为妈妈和宝宝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疫苗种类繁多,很多妈妈对疫苗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各种疫苗的注射部位备受关注。

不同疫苗的注射部位

  • 口服:脊灰疫苗、轮状疫苗。
  • 皮下注射到手臂外上部:麻疹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
  • 肌肉注射或深层皮下注射:流感、甲流疫苗,卡介苗,肺炎疫苗(孩子较小时可打大腿外侧肌肉)。
  • 三角肌:甲肝、乙肝疫苗。
  • 臀部肌肉:百白破疫苗。

疫苗化脓的处理方法

若疫苗注射后出现化脓情况,要避免洗澡水弄湿注射部位皮肤。洗澡时,可用干净手帕或消毒纱布包扎上臂,且不要经常用手触摸,以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其他细菌感染。

以接种卡介苗为例,新生儿快满月时,注射局部会出现反应。接种部位先红肿并形成肿块,随后肿块中央逐渐变软,形成小脓疱。小脓疱自行破溃后,会渗出黄白色脓液,此时局部形成溃疡并结痂,还可能反复流脓,整个过程持续2 - 3个月,最后痂皮脱落,形成一颗永久性的略凹陷的圆形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的正常反应过程。

综上所述,了解各种疫苗的注射部位及化脓处理方法,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保障宝宝健康。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