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马牙了怎么处理

宝宝长马牙了怎么处理

新生儿“马牙”相关问题解析

“马牙”的定义与特征

在护理新生儿时,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马牙”就是其中之一。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 - 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会出现一些黄白色小点,形似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这是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马牙并非真正的牙齿,其大小、形状及内部结构都与牙齿不同,也不具备咀嚼功能。

“马牙”可能带来的不适

一般情况下,“马牙”不会让宝宝有明显不适感。但个别宝宝会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的情况,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马牙”不能挑破的原因

  • “马牙”不但不影响吃奶,反而适合小儿吸吮。然而,当新生儿因其他原因不吃奶时,民间习惯挑破“马牙”,并把挑出的脂肪颗粒叫做“螳螂子”,但用针挑、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 新生儿口腔粘膜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抵抗力极低。若用针挑破或用布擦掉“马牙”,会造成粘膜损伤,细菌易从破损处侵入,引发炎症。口腔炎症不仅让孩子受罪,严重时可能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 如果“马牙”颗粒很大影响吃奶,可请医生处理。

“马牙”与乳牙发育及处理建议

“马牙”不影响乳牙的发育,通常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宝宝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无大碍,无需医治。

结论:新生儿“马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能随意挑破,若影响吃奶可寻求医生帮助,一般会自行脱落无需特殊处理。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