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怎么护理

肠套叠怎么护理

婴儿肠套叠: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及家长应对指南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一种婴儿期特有的急性肠道疾病,通常发生在4~10个月的婴儿中。该病是由于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管内,导致肠道部分或完全梗阻。肠套叠的发病率在婴幼儿中较高,且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肠套叠的危害

  • 肠梗阻:肠套叠会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造成肠梗阻。
  • 肠道缺血:因血液循环受阻,可能导致肠道缺血和坏死。
  • 感染风险:肠道损伤可能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家长应如何应对宝宝肠套叠?

1. 忌乱用药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家长切勿擅自给宝宝使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导致医生误诊或延误治疗时机。

2. 抓紧时间送医

肠套叠的治疗存在“黄金时间”,即发病后24小时内。此期间,通过空气灌肠或钡灌肠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约90%的患儿可以成功复位。因此,一旦发现宝宝出现疑似肠套叠症状(如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家长应立即送往医院。

3. 配合护理

在医院治疗的同时,家长需注重宝宝的肠胃护理:

  • 饮食卫生:确保喂养用具清洁,避免给宝宝食用生冷、寒凉食物。
  • 定时定量:合理安排宝宝的进食时间和食量,避免过度喂养。
  • 保暖措施:注意宝宝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 预防复发

虽然大多数宝宝在一次复位后可以恢复正常,但约有10%的患儿可能再次发病。家长应仔细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若发现复发迹象(如再次出现哭闹、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此外,了解宝宝的具体病因(如病毒感染、肠道发育异常等),有助于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适用情况成功率
空气灌肠/钡灌肠发病24小时内,无严重并发症约90%
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肠坏死、穿孔等并发症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识别肠套叠的早期症状?

  • 阵发性哭闹:宝宝突然剧烈哭闹,间歇期表现正常。
  • 呕吐:早期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出现胆汁性呕吐。
  • 血便:出现果酱样血便是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 腹部肿块:在宝宝腹部可能触及腊肠状肿块。

结论

肠套叠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婴儿急症,家长应掌握其早期症状,及时送医并配合治疗,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