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肝炎:定义、原因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肝炎是指孕妇在妊娠期感染肝炎病毒或因其他因素导致肝脏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肝炎本质上是由于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细胞损伤,从而导致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的病理状态。

在妊娠期间,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肝病类型,且以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普遍。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7种类型,其中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尤为严重。

妊娠合并肝炎的主要原因

1.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冬春季节是高发期。传播方式包括日常生活接触、水和食物污染,尤其是水生贝类(如毛蚶)是甲型肝炎爆发的主要原因。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通常会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通常不会通过胎盘传播,但妊娠晚期感染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因母体血液受粪便污染而导致新生儿感染。

2.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广泛流行且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类型。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及医源性传播。孕妇若忽视乙肝病毒的管理,可能因病毒增殖而导致慢性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宫内传播、分娩时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母乳传播给胎儿。此外,母体唾液也可能是传播途径之一。

妊娠合并肝炎的治疗方法

1. 日常护理

  • 对于轻症肝炎患者,护理与非孕期相同。
  • 注意休息,保持高纤维素、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饮食结构。
  • 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预防感染以防加重肝脏损伤。
  • 有黄疸症状者应立即住院治疗。

2. 保肝支持疗法

  • 常用药物包括茵陈冲剂、垂盆草冲剂、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 必要时可通过静脉滴注葡萄糖液进行支持治疗。

3. 胎动监护

由于肝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母体代谢异常和缺氧,从而增加早产风险。在孕晚期需加强胎动计数和自我监护,若出现早产先兆,应及早住院治疗。

4. 产科处理

  • 妊娠早期:轻症患者可积极治疗后继续妊娠;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需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 妊娠中、晚期:尽量避免终止妊娠,避免手术和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加强胎儿监护,防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 分娩期:尽量缩短产程,防止产道损伤及胎盘残留。

预防建议

妊娠期合并肝炎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孕妇应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外出就餐次数,尤其避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水生贝类。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

结论

妊娠合并肝炎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威胁较大,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科学治疗是关键。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