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原因

晚期产后出血原因

晚期产后出血相关知识

定义

晚期产后出血指产妇在分娩24小时之后,产褥期间出现子宫大出血的现象,其中产后1 - 2周发病最为常见。其发病率与产前保健以及产科质量水平密切相关。

晚期产后出血原因

  1. 剖宫产术问题:剖宫产手术处理不当,导致子宫切口裂开,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产妇子宫收缩乏力:
    •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于紧张,临产后可能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
    • 产科因素:孕妇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较弱;存在产科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病、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3. 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如巨大胎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情况。
  4. 胎盘因素:胎盘滞留、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和(或)胎膜残留会影响子宫收缩能力,导致产后出血。
  5. 产妇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力强、产程进展快、胎儿大,接产时未保护好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软产道组织弹性差等均可造成软产道损伤,导致失血过多。
  6. 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或继发凝血功能异常可引起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护理措施

  1. 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可多吃南瓜果脯,其有预防妊娠期水肿和高血压的作用。
  2. 产后恶露量多于月经量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3. 产后24小时后多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多与他人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产后出血情况需产妇和家人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诊断治疗,出血期间产妇要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食用“活血”食物。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