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盗汗看什么科

夜间盗汗看什么科

夜间盗汗问题解析

一、概述

夜间盗汗是常见问题,很多小孩子也易出现,甚至出汗极多,让家长焦虑。人们常关心夜间盗汗的原因及应看的科室。

二、病因病机

  1. 肾阴虚:虚则阳盛,虚热内生,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表无护卫,肌表不密,荣中之火独旺于外,蒸热迫津外泄而汗出;醒则气固于表,玄府密闭汗止。
  2. 结核病:结核病也会引发夜间盗汗。

三、性质划分

(一)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皮肤幼嫩,含水分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易出汗。以下情况可导致小儿生理性盗汗:

  1. 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产热增加,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以散热。
  2. 睡前进食: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入睡最初2小时内出汗较多。
  3. 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被子盖得过厚或使用电热毯,均可引起睡眠时大汗。

(二)病理性盗汗

  1. 血钙偏低:有些小儿入睡后上半夜出汗为主,低钙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多见于佝偻病患儿,但盗汗并非佝偻病特有表现,需综合分析并检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确定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2. 结核病:患儿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还伴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对小儿结核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引起小儿盗汗。

四、小儿盗汗处理方法

(一)生理性盗汗

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应祛除导致高热的因素。如控制小儿睡前活动量和进食量,利于睡眠和控制肥胖;调节室内温度,冬季卧室温度以24℃ - 28℃为宜,被子厚薄随气温增减。偶尔盗汗不必过分担心,丢失的水分和盐份可通过合理饮食补充。补钙和补维生素D需同时进行,维生素D是钙离子吸收载体,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可增加人体对钙离子吸收。

(二)病理性盗汗

  1. 缺钙引起的盗汗: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多接触日光(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提倡母奶喂养,早产儿、双胎及有消化道疾病的小儿注意加用维生素D,北方农村或寒冷地区按计划“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预防佝偻病。
  2. 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

五、就诊科室

夜间盗汗可能因肾虚等引起,一般应挂内科。

结论:夜间盗汗可能是生理性反应无需治疗,也可能是病理性的,需积极看医生,判断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