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炎的有效手段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重要措施。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常见于夏秋季节,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乙脑疫苗的种类

根据生产工艺和病毒处理方式的不同,乙脑疫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 乙脑减毒活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减弱病毒的毒性,但保留其免疫原性制成的疫苗。接种后,疫苗会在体内引发轻微的感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 制备工艺:使用乙脑病毒SA14-14-2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后收获病毒液,加入明胶和蔗糖保护剂后冻干制成。
  • 外观特征:疫苗为淡黄色疏松体,溶解后呈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清液体。
  • 适用范围: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2. 乙脑灭活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是通过将乙脑病毒灭活后制成的疫苗,接种后不会引发感染,但同样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

  • 制备工艺:将乙脑病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后收获病毒液,并通过灭活工艺制成。
  • 效力检测: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程》,通过中和抗体测定法评估疫苗效力,确保其免疫效果达到标准。
  • 适用范围:同样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

尽管乙脑疫苗总体安全,但接种后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具体如下:

1. 全身反应

  • 发热:轻度(37-37.5℃)、中度(37.6-38.5℃)、重度(39℃以上)。
  • 其他症状: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 处理建议:大多数症状在24小时内消退,少数可持续至3天。若出现高烧,可服用退烧药;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2. 局部反应

  • 表现: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引发淋巴结或淋巴管炎。
  • 硬结范围:轻度(直径<2.5cm)、中度(2.5-5cm)、重度(>5cm)。
  • 处理建议:局部红肿较重时可热敷(每天两次,每次5分钟),并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如出现感染,可使用紫药水涂抹。

结论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其接种不仅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还能减少疾病的严重后果。尽管可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可控的。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