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妹们!作为一个每天跟娃斗智斗勇的宝妈,今天掏心窝子分享3个带娃干货——不是什么速成技巧,是我踩了无数坑才悟到的「长期主义带娃观」,亲测对拉近和娃的距离、减少鸡飞狗跳超有用!
第一:好好说话,比啥都强
以前我总爱问娃“我们吃饭好不好?”“该睡觉了好不好?”,结果人家一摇头,我就瞬间炸毛——这不纯纯给自己挖坑吗?后来才明白,“好不好”这三个字,要么你真能接受他说“不”,要么就别问。
更要命的是用威胁:“再不睡怪物来抓你!”“不吃饭长不高!” 短期看娃是怂了,但那是怕啊,不是真懂道理。现在我换了种方式:“咱们快点吃完,就能多讲10分钟绘本哦”——把规矩背后的意义说清楚,他反而更愿意配合。
真的,恐吓换来的听话是暂时的,用正向语言养出的懂事,才是骨子里的。
第二:慢下来,陪他“浪费时间”
带娃去撸猫,明明一站地铁的路,他非要在地铁站折腾:先坐扶梯下负一楼,再乘直梯回一楼,最后走楼梯下去……十分钟就这么“耗”掉了。
换以前我早催了,但那天看着他兴奋的小脸蛋突然懂了:对孩子来说,路边的蚂蚁、飘落的叶子、甚至地铁里的灯光,都是比“撸猫”本身更有趣的风景。我们总急着赶目的地,却忘了他在过程里早就收获了快乐。
后来每次陪他“瞎折腾”,发现他反而更配合——因为他知道,他的好奇在我这儿永远值得被认真对待。
第三:别怕他哭,接住他的坏情绪
最开始娃一闹脾气,我要么塞零食哄,要么忍不住吼他——结果呢?他越来越会用哭闹“拿捏”我,或者干脆哭到僵住,眼神都木了。
直到看到一句话才醒悟: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是他在学“如何跟情绪相处”。现在他再哭,我就蹲下来陪他,不说“别哭了”,只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受”。
神奇的是,他反而哭没多久就停了。原来孩子需要的从不是“被制止哭”,而是“被看见难过”。想想我们自己,不也希望难过时有人说句“我懂”吗?
来自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