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黄疸怎么办

早产儿出现黄疸的机率会比足月儿大,同时也要比足月儿的黄疸要严重,一般会有较高的胆红素值,黄疸也比较不容易褪,爸妈可以给宝宝喝些白糖水,同时要去正规医院检查,进行治疗。

早产儿黄疸怎么办

早产儿黄疸分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3天后开始,10天到15天结束,早产儿可能迁延1个月。

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早产儿溶血病、早产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早产儿肝炎等。

生理性黄疸可以让宝宝喝点白糖水,或用梨煮水喝还可以让他晒晒早上的太阳。病理性黄疸医生会让宝宝照蓝光。

发生黄疸时爸妈不要太着急,要冷静对待宝宝的病情。如果无法判断可以去正规的医院让医生给出诊断。

查看全文

早产儿黄疸的症状

早产儿黄疸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只要宝宝身体状况好,吃得好且睡的香,没有其他什么不良症状就属生理性黄疸,宝宝的生理性黄疸属于早产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妈妈不用担心,黄疸会慢慢减退。若宝宝黄疸症状出现的非常早,而且宝宝的黄疸症状逐渐严重,则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若是不及时治疗转变成核黄疸就会严重影响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所以要引起妈妈的注意。如何判断早产儿黄疸的性质就要了解不同性质的早产儿黄疸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出生后皮肤发黄的症状叫做早产儿黄疸。黄疸在早产儿中的出现的几率高达20%,尤其是早产儿,出现黄疸症状的几率高达80%。凭借黄疸症状可以进行辨别,若为生理性黄疸则为正常现象,若为病理性黄疸则为早产儿疾病,所以爸爸妈妈对这两种情况要注意观察、区别。

如果早产儿生后一周之内出现皮肤有浅浅发黄,白眼珠微微带黄,尿黄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之后皮肤发黄消失,则为正常生理现象,医学上叫“生理性黄疸”。多数早产儿均出现这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约80%可出现生理性黄疸,于生后3~5天出现,程度较足月儿重,可延长到2~4周方消退。这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如果早产儿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皮肤发黄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压皮肤2秒钟,手指离开后,在手指按压的地方皮肤呈桔黄色,则宝宝得的是病理性黄疸。出现病理性黄疸时早产儿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还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黄色。并且黄疸现象在生后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应及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查看全文

早产儿黄疸的原因

对于早产儿而言,黄疸问题较足月儿严重许多,原因如下:

1、早产儿一般会有较高的胆红素值(可能和肝脏发育较不成熟有关)。

2、早产儿的黄疸较不易消退(常延至10多天后才消退)。

3、造成早产的原因也常是造成早产儿黄疸的原因(如胎儿的先天性感染)。

4、早产儿常发生早产儿窒息、败血症、呼吸窘迫症、颅内出血等合并症,这些情况将使黄疸加剧。

5、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较易造成核黄疸。

查看全文

早产儿黄疸多久能退

早产儿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正常情况下,在宝宝出生后2~3天內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般在两周(15天左右)内自然消退。所以说,早产儿患的是生理性黄疸,家长就无需那么着急,平时注意做好护理,帮助宝宝度过“黄疸期”。

宝宝产生早产儿黄疸的原因不一样,早产儿黄疸在不同的宝宝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早产儿之所以会出现黄疸,是因为在他的血液中,有一种叫胆红素的的色素含量过高。正常人的血液中都含有胆红素,但这些胆红素通常会由肝脏从血液中清除掉,然后经大便排出体外。宝宝出生前是妈妈的肝脏替他清理他的胆红素,宝宝出生后,他的肝脏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宝宝血液中的色素就会积累下来,从而导致皮肤上出现这种黄色,也就是“早产儿黄疸”。

也有少许的例外,早产宝宝的早产儿黄疸一般会在出生后5~7天时达到高峰,可能需要长达2个月时间才慢慢消退。最初宝宝的脸开始泛黄上,接着会到他的脖子、胸部,再向下扩展。有些特殊的早产儿黄疸病例里,黄色会一直蔓延到宝宝的脚趾头。对于早产宝宝来说,这些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正常情况。

查看全文

早产儿黄疸正常值

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早产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早产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