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镇酸梅汤的做法

冰镇酸梅汤是我国从古时就有的一种清凉饮料,主要由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原料制成。味道清幽,既有乌梅独特的熏制之味,又兼有桂花的清香。而且冰镇酸梅汤的营养价值也十分出色,是夏天最佳的消暑凉饮。

冰镇酸梅汤的做法

我国很早就有酸梅汤了,其中最古老的一种叫做“土贡梅煎”。我们现在喝的酸梅汤是清朝宫廷御膳房流传到民间的配方,以老北京信远斋最为有名。

材料:

乌梅、山楂、甘草,比例大概就是3:2:1,甘草多了味会苦。还有就是冰糖(如果味道太酸或苦的话再放)。

制作过程:

第一步,将搭配好的材料放入盛满水的锅中煮开。

第二步,煮开后将火开为小火熬制40分钟左右。

第三步,闻闻味熬制出来没有,再品尝一下味道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就可以冰镇饮用了,如果味道不合适可以放入冰糖调整一下。

关键的步骤:

放入材料后一定要煮开一次水,再调小火熬制;之前不要放冰糖,等最后味道出来后再放冰糖调整味道。

煮好的酸梅汤晾凉,放进冰箱里,做为家庭常备的饮料,无色素无添加,天然健康!

查看全文

冰镇酸梅汤的营养价值

酸梅汤的原料丰富,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营养价值,经过熬制之后将营养融合在了酸梅汤中。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酸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其中,有一种特殊的枸橼酸,它能有效地抑制乳酸,并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身体内乳酸含量过高,是导致人疲劳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夏日疲惫时,喝杯酸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另外,这么多酸性物质还可以促进唾液腺与胃液腺的分泌,不仅生津止渴,出外游玩时也能避免晕车,或者在喝酒过多后,起到醒酒的作用。

酸梅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含量极高,是其他水果的数百倍。虽然味道酸,但它属于碱性食物,肉类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点酸梅汤更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

从中医上来讲,肝火旺的人更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另外,酸梅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发炎的部位,缓解疼痛。

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口味不同,在家自制不同风味的酸梅汤。例如用酸梅20克、甘草10克、红枣10个,加白糖适量,煮点红枣酸梅汤,可起到解渴健脾的作用。或者用绿豆100克、酸梅50克,加白糖煮成绿豆酸梅汤,能够清热解暑、生津止咳。

但是,儿童最好少吃酸梅类食品。因为他们的胃黏膜结构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质的持续侵蚀,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查看全文

冰镇酸梅汤的功效与作用

冰镇酸梅汤生津止渴,除烦安神,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

首先,酸梅汤有抗疲劳的功效。中医介绍酸梅汤从营养成分上来说,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其中,有一种特殊的枸橼酸,它能有效地抑制乳酸,并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身体内乳酸含量过高,是导致人疲劳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夏日疲惫时,喝杯酸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另外,这么多酸性物质还可以促进唾液腺与胃液腺的分泌,不仅生津止渴,出外游玩时也能避免晕车,或者在喝酒过多后,起到醒酒的作用。

其次,酸梅汤有利于身体酸碱平衡。酸梅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含量极高,是其他水果的数百倍。虽然味道酸,但它属于碱性食物,肉类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点酸梅汤更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

最后,酸梅汤可以降肝火。从中医上来讲,酸味入肝,肝不好的人可以多食用酸性的食物,例如肝火旺的人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另外,酸梅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发炎的部位,缓解疼痛。

酸梅汤的功效与作用有这么多,所以建议在夏季易疲劳及上火的季节,不妨把酸梅汤作为日常的饮品,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口味不同,在家自制不同风味的酸梅汤。

查看全文

冰镇酸梅汤的配方

酸梅汤作为传统饮品,用料讲究全天然,因为只有这样做出来的酸梅汤对人体才更有益。

糖要用冰糖,因为只有冰糖才能起到药引的作用,使乌梅消油去腻的功效充分发挥,而且冰糖没有白糖、砂糖那么甜腻,避免孩子因摄入过多糖分而发胖;而调制酸梅汤的水则绝对不能用自来水,必须是富含矿物质的矿泉水。

做酸梅汤的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冰糖、还有陈皮和桂花、甘草等。

乌梅:碱性食物,能生津止渴,提神醒酒,抗疲劳,肝火旺的人尤为适合;

山楂:助消化,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活血化淤的作用;

陈皮: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的积气,增加食欲;

甘草:最大的特点是,具有“ 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既能够缓和药力过于猛烈药物的药性,使它们药力温和而持久,又能够协调某些药性相反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

桂花:之所以要在酸梅汤里配桂花,是因为桂花可以增添酸梅汤的香味,这也符合“香味可消除体内湿邪、去暑热”的中医理论。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