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扶不扶

有这样一类孩子,在妈妈面前一会儿是“贴心小棉袄”,一会儿又变“调皮捣蛋鬼”,而拥有这双项技能的娃通常被叫做“熊孩子”。熊孩子经常活蹦乱跳的,尤其是春季外出郊游时,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摔倒,对此,很多妈妈第一反应是冲过去扶起来。孩子摔倒真的要扶吗?不同妈妈的做法折射出怎样的教育观念?下面跟着妈网百科来一探究竟吧。

孩子摔倒扶不扶

孩子摔倒大哭时,妈妈第一时间扶起来哄是本能反应和人之常情,但这种做法未必正确。以下是立马扶起摔倒宝宝的不当之处及对应正确做法:

孩子摔倒后,妈妈不应立刻扶起,而应先观察,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查看全文

孩子摔倒后的错误做法

孩子摔倒时,妈妈们的应对方式及其言行至关重要。妈妈们着急时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不仅反映其教育态度,还可能被孩子铭记,影响孩子日后生活。在中国,妈妈们情急之下通常会说以下两句话:

孩子不小心摔倒,多数责任在于自身。若妈妈直接将责任推卸给绊倒孩子的地面,可能会误导孩子学会推卸责任。虽然很多妈妈是出于心疼孩子,但为孩子成长考虑,不应过度保护,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吃一堑,长一智”,摔倒未必是坏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才是关键。

孩子摔倒时指责孩子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反感、产生不良情绪,使孩子更不愿听妈妈的话。而且孩子被指责后往往不知错在哪、如何避免。妈妈们应采用引导方式代替指责,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若孩子一直哭,等其心情平复后再讲道理效果更佳。

结论:妈妈们在孩子摔倒时应避免不当言行,采用正确引导方式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和吸取教训。

查看全文

孩子摔倒后的正确做法

孩子成长过程中摔倒在所难免,不同国家的妈妈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妈妈们可借鉴学习,助力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若确认孩子摔倒后无大碍,以下是各国妈妈的做法及用意:

不同国家妈妈应对孩子摔倒的方式各有特色,都旨在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值得妈妈们参考借鉴。

查看全文

如何防止孩子摔倒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摔倒难以避免,尤其是0 - 6岁的孩子,身体平衡能力较差且活泼好动。为避免摔伤造成严重后果,以下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摔倒预防措施。

特点:能翻身、触摸物品、会爬、开始学走路,活动范围较小。

特点:会走路但不稳、易摔跤、喜欢到处跑、常与朋友玩耍。

特点:喜欢冲撞、偶会打架、爱玩小飞侠游戏、还不能完全明白妈妈讲的道理。

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摔倒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宝宝摔倒受伤的风险。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