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出现了关于“某爆款米粉致婴儿过敏”的报道,引发了众多家长,尤其是宝妈们的关注与讨论。这一话题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不少人对婴幼儿米粉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
针对这一问题,《消费者报道》专访了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冰,围绕婴幼儿米粉与过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以下为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杜冰教授解释,食物过敏是指当人体摄入某些特定食物时,免疫系统将其误认为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导致皮疹、红斑等过敏症状。
杜冰教授建议,家长如果怀疑宝宝过敏,应及时咨询医生。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感,专业的医学判断是最科学的方法。此外,过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食物、环境和气候等。
国外有通过过敏风险基因检测来确定过敏源的做法,但在中国,这种检测尚未普及。
米粉之所以成为宝宝的首选辅食,是因为它通常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市售婴幼儿配方米粉会科学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考虑宝宝的消化能力。
杜冰教授指出,简单将过敏归因于米粉是不科学的。过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环境中的花粉、护肤品或衣物材质等。米粉作为全球广泛接受的辅食,不太可能导致大范围群体过敏事件。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含有过敏原的成分需在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尤其是知名品牌的婴幼儿食品,其生产和标识管理更为严格。
杜冰教授明确表示,米粉和奶粉的生产工艺不同,不会混用生产线。此外,每种产品都有独立的生产许可证,确保从生产到流通的安全性。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8种常见致敏物质有推荐标示要求,但对于其他成分(如大米)则无强制标注义务。消费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避免以偏概全。
婴幼儿米粉作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已被广泛认可。家长在选择时应关注产品的配料表和品牌资质,同时对宝宝的过敏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避免片面归因。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