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管用吗

小儿捏脊管用吗

小儿捏脊全解析

小儿捏脊的热度与疑问

宝宝生病时,家长往往比宝宝更痛苦。为避免宝宝吃药打针,不打针不吃药的中医疗法如小儿捏脊,深受宝妈青睐。但小儿捏脊是否真有效,有哪些注意事项,上捏脊和下捏脊又该如何选择,都是家长关心的问题。

上捏脊与下捏脊的区别

一般小儿推拿教材和养生书籍提及的捏脊多为上捏脊(从下往上捏),实际应用中也有下捏脊(从上往下),不过日常保健下捏脊较少使用,多数父母只了解上捏脊。

原理与操作

捏脊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其上主要穴位有升阳作用,根据“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原则,上捏脊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泻法,多用于实热证(如发烧、便秘)治疗,极少用于日常保健,实际运用中常只捏不提或用推背代替。例如实热证小儿发烧,手上穴位推拿后加推背(从大椎穴推至长强)至皮肤发红发热,可加快退烧速度。

适用症状

上捏脊能调动阳气,温肾健脾,促进脾肾运化,经过后背膀胱经重要腧穴,对肾、脾、肺有直接影响,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可提升素体阳虚孩子的抵抗力和胃口。但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证孩子不宜经常上捏脊,否则会加重内火,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等症状。

年龄与体质误区

有专家提出以七岁(虚岁)为界,七岁前从下往上捏,七岁后从上往下捏,这种观点缺乏依据,体质与年纪并无直接关联,不能简单以年龄划分。

捏脊次数

上捏脊大补阳气,会加速身体机能运化,应根据孩子体质适可而止,每日一般3 - 9遍即可,多捏无益。部分家长盲目认为捏得越多越好,长期过量捏脊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胃强脾弱(能吃易积食)的孩子,不宜经常上捏脊。

上捏脊的适宜时间

按一天时辰来看,早上上捏脊最合适,此时人体阳气生发,顺应自然规律,效果明显。晚上是养阴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易引发实热病患。按一年时辰看,春、夏适合上捏脊,冬季以藏阳为主,上捏脊会导致阳气外泄,易感染风寒,不宜进行。不过偶尔捏一两次,无论方向,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捏脊诀窍

  1. 第1 - 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下一遍。
  2. 第4 - 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两下提一下,提到肋骨不再提,按老办法捏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3. 要点:到大椎提两下;到大椎后向下抹;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要提,提到肋骨不再提;捏完五遍后,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使后背发红发热;最后在尾骨上拍三下。

小儿捏脊有其独特功效,但需根据孩子体质、症状和时间科学操作,避免盲目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