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置管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置管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全解析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有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 - 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等别称。该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且儿童主诉不清,常导致小儿听力受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进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会造成儿童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需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 呼吸道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是中耳炎常见原因。这些疾病会使咽鼓管肿胀,导致中耳内液体无法排出,液体滞留引发炎症和感染。孩子的咽鼓管位置更平且短,感染危险性更大,很多儿童患中耳炎前多有感冒或流感病史。
  • 不干净的水池游泳: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游泳,呛水时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细菌沿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无法流出而发炎。口鼻进水也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这是游泳引起的常见病。
  •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涕,不仅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还很危险。鼻涕含大量病毒和细菌,两侧鼻孔捏住用力擤会使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擤鼻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鼻涕,再同法擤另一侧。若鼻腔发堵,可先用药物滴鼻,待通气后再擤。

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用75%乙醇消毒外耳道皮肤,若有脓液应完全吸净。选择适宜大小耳镜看清鼓膜,一手拇指和示指固定耳镜,另一手施行鼓膜切开操作。看清鼓膜后,在鼓膜的前下方、后下方或前上部做弧形切口,或在后下方做垂直切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于鼓膜最膨隆处切开。鼓膜切开后,会有少许血液、浆液或脓液由切口溢出,用棉签或吸引器清除并送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滴入或注入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西格尔耳镜加压使药液进入中耳腔,最后用无菌棉球堵塞外耳道。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危害较大,了解其定义、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及时防治。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医学专业教材及临床诊疗指南等相关医学知识体系。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