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花斑癣

什么是花斑癣

花斑癣相关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花斑癣

花斑糠疹,旧称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本病呈慢性,有轻度炎症,通常无自觉症状。损害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上有糠秕状的脱屑,好发于胸部、背部、上臂、腋下,有时也波及面部。

二、花斑癣病因

致病菌系一类嗜脂性酵母菌,称为马拉色菌。此类真菌是正常皮肤的腐生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高湿、局部多脂多汗、卫生条件不佳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由腐生酵母菌转化为菌丝型方可致病。此菌仅侵犯角质层浅层而不引起真皮的炎症反应。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青年人,特别是男青年,由于活动多而出汗多,更容易发生花斑糠疹。此外,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人,因表皮细胞更换周期延长,有利于真菌生长,停用激素后花斑糠疹即好转。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诱发本病。

三、花斑癣临床表现

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邻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周围又有新斑疹出现。表面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糠秕样鳞屑,颜色从灰色、褐色至黄棕色不等,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时间较久的呈浅色斑。皮疹无炎性反应,偶有轻度瘙痒感,皮损好发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颈、面、腋、腹、肩及上臂等处,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复发。

四、花斑癣诊断

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布于胸部、背部、腋下、上臂等处的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半片,散在或融合,上有糠秕状脱屑,涂片上可找到弯曲或弧形的菌丝或圆形孢子,本病诊断不困难。有时皮损在滤过紫外灯下呈黄色荧光,对诊断更有帮助。

五、花斑癣治疗

1. 外用药物

可给予外用药物治疗,连续使用7 - 10天;面积较小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口服抗真菌药物的患者,可给予药膏涂抹,疗效较好。一些抗真菌药物同样有效。由于花斑糠疹难以治愈、容易复发,需间歇重复用药以保证感染根除,还可先用洗剂清洗后再外用药物,能提高疗效。

2. 系统治疗

对于面积较大或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给予一定的口服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花斑癣多见于男青年,对美观影响较大,虽可通过多种方式诊断和治疗,但治疗存在一定难度。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