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它的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对新生儿来说是极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的病症。新生儿颅内出血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对已经出现相关病症的患儿进行一系列检查后就完全可以确诊。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患儿一定要及时救治。
新生儿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很多新爸新妈们都期待着宝宝的诞生,十月怀胎,宝宝是否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新爸新妈们最关注的问题,然而,对于新生儿来讲,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并且这种疾病的危害很大,甚至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如果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处理不当的话,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那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1、常合并肺透明膜病,肺出血。
2、经常出现阵发性呼吸节律不整及呼吸暂停,伴发绀,晚期出现惊厥及昏迷,面色苍白,前囱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极度严重者可死于产程中或生后仅有微弱心跳,虽经积极复苏,最后仍告无效。
3、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存活者常留有癫痫,脑瘫,智力低下,视力或听力障碍,共济失调等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很多爸爸妈妈们对于这种疾病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家长们应该及早的发现并给予及时的治疗。这种能够夺走新生儿生命的疾病,造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原因
1、缺氧缺血。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常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和分散,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可因胎头过大,产道过小,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3、其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加重IVH,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可引起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峰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一种极为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它的治疗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于这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治疗
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每天50~60ml/kg。
2、控制出血
维生素K: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 1~5mg/次,肌内注射,1次/d,连续3天,也可选择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血凝酶(立止血),氨甲苯酸或氨基已酸等。
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天10~20mg/kg。
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止血。
3、抗惊厥
有利于止血和防止新的出血,应及时止惊,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率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4、降低颅内压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伴有颅内高压者早期应用有持续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减少甘露醇的重复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l.0mg/kg,每6~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多在48h内应用,48h后根据病情决定停用或减量。
20% 甘露醇:如已为晚期发生了脑疝,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20%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 0.25~0.5g/kg(1.25~2.5ml/kg),可6h使用一次,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的高低及意识状态可作为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的指标。
控制液量:因脑水肿致颅内高压时,控制液体量每天60~80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5、维持正常脑灌注
大量IVH时,由于动脉压降低和颅内压增高,脑的灌流减少,因此必须维持血压在足够的水平上,同时避免血压的过度波动和脑血流速度的突然升高,没有必要的过分积极治疗反而会加重已经存在的脑损伤。
6、脑代谢激活剂
胞磷胆碱: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磷胆碱100~12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内,1次/d,10~14天为1疗程,生后第2天开始,直至症状好转或出院时。
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每天1~2ml,稀释后静滴,或肌内注射,1次/d,10~14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吡拉西坦(脑复康):恢复期可给脑复康,每天0.2g,连续服药3个月。
其他:可应用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7、脑硬膜穿刺和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取决于出血病灶的大小,颅压增高的体征和是否存在脑疝,大脑表面硬膜下出血伴中线移位,特别是临床症状恶化伴小脑幕切迹疝时,均是急诊硬膜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的指征,脑硬膜穿刺1次/d,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位于后颅凹的大量硬膜下出血也需外科手术,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硬膜下出血患儿,外科手术并不能改善其远期预后,但需临床严密观察,若患儿病情稳定,勿须手术。
8、高压氧治疗
可用高压氧舱全舱给氧法,每天治疗1次,氧浓度为90%~100%,压力为2kPa,每次2h,视病情可连续进行5~10次,至临床症状及B超示脑水肿消失,颅内出血在病情稳定6h后入舱,有惊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
9、支持疗法
维持正常的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温和代谢正常等,颅内出血至新生儿惊厥时,首先是排除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如为代谢紊乱引起,则应立即处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一种极为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它的治疗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于这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治疗
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30°,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宜推迟喂奶,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每天50~60ml/kg。
2、控制出血
维生素K:可选择使用维生素K1 1~5mg/次,肌内注射,1次/d,连续3天,也可选择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和血凝酶(立止血),氨甲苯酸或氨基已酸等。
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天10~20mg/kg。
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止血。
3、抗惊厥
有利于止血和防止新的出血,应及时止惊,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率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4、降低颅内压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伴有颅内高压者早期应用有持续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减少甘露醇的重复使用,常用地塞米松,每次0.5~l.0mg/kg,每6~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多在48h内应用,48h后根据病情决定停用或减量。
20% 甘露醇:如已为晚期发生了脑疝,有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不整,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时,可使用20%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一般每次 0.25~0.5g/kg(1.25~2.5ml/kg),可6h使用一次,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颅内压的高低及意识状态可作为是否需要重复给药的指标。
控制液量:因脑水肿致颅内高压时,控制液体量每天60~80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
5、维持正常脑灌注
大量IVH时,由于动脉压降低和颅内压增高,脑的灌流减少,因此必须维持血压在足够的水平上,同时避免血压的过度波动和脑血流速度的突然升高,没有必要的过分积极治疗反而会加重已经存在的脑损伤。
6、脑代谢激活剂
胞磷胆碱:出血停止后,可给予胞磷胆碱100~12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内,1次/d,10~14天为1疗程,生后第2天开始,直至症状好转或出院时。
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每天1~2ml,稀释后静滴,或肌内注射,1次/d,10~14天为一疗程,可用2~3疗程。
吡拉西坦(脑复康):恢复期可给脑复康,每天0.2g,连续服药3个月。
其他:可应用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
7、脑硬膜穿刺和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取决于出血病灶的大小,颅压增高的体征和是否存在脑疝,大脑表面硬膜下出血伴中线移位,特别是临床症状恶化伴小脑幕切迹疝时,均是急诊硬膜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的指征,脑硬膜穿刺1次/d,每次抽出量不超过15ml,位于后颅凹的大量硬膜下出血也需外科手术,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硬膜下出血患儿,外科手术并不能改善其远期预后,但需临床严密观察,若患儿病情稳定,勿须手术。
8、高压氧治疗
可用高压氧舱全舱给氧法,每天治疗1次,氧浓度为90%~100%,压力为2kPa,每次2h,视病情可连续进行5~10次,至临床症状及B超示脑水肿消失,颅内出血在病情稳定6h后入舱,有惊厥者,待抽搐停止,呼吸脉搏稳定后入舱。
9、支持疗法
维持正常的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体温和代谢正常等,颅内出血至新生儿惊厥时,首先是排除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如为代谢紊乱引起,则应立即处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宝宝常见的严重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脑损伤,是宝宝出生时的产伤和缺氧造成的。对于家 ...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 ...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对于新生儿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很 ...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个极其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部位。如果出血量多或脑实质、脑室部 ...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