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的冰层都快消融迎来春天,而冰城夏都哈尔滨的妈妈什么时候能迎来光明正大生二孩的春天呢?2014年,全国多个地方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孩”这一新政策,哈尔滨的具体实施时间表何时能够亮相是很多居民翘首企盼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来,国家首次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积极调整。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单独二胎政策成了重要议题,黑龙江省和一些省市均计划在年内落实单独二胎政策。
单独二孩是一项关于人口调控的长期政策,开放“二孩”后所增加的新生人口,将会考验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是否完善。因此,注重与此项利好政策推行的配套措施衔接,是落实好“单独二孩”政策的重要保证。对此,专家建议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政府应承担更多的生育成本,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
目前全省居民家庭所承担的教育投入、医疗投入以及高房价所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依然很重,而且人们在就业、养老及更多公共服务方面的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为更好地落实新形势下的生育政策,政府应承担更多的生育成本。
二、努力做好相关政策衔接工作,保障新政策切实落实到位。
尽管政策已经出台,但各地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还需要经过一些必要的工作程序和法律程序。我省应尽快修改原有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早日启动修法程序。
三、注意动态进行生育政策调整,根据形势发展逐步完善。
尽管我省总和生育率较低,需要通过“单独二孩”等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将放开“单独二孩”作为缓解低生育率的重要措施,但生育政策调整必须是动态的,今后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人口状况的变化以及民众的生育意愿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造成新的生育不平等。
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防止有人借机超生。严格控制走后门等现象,并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五、应根据地区情况不同,差异化地制定相关政策。
相关分析显示,此次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受惠的人群可能主要集中的城市家庭。因此,对部分符合条件人数较多的地区来说,可以采取倡导合理生育间隔、从年龄上来说可以按照先长后幼,即政策上应优先安排年龄较大的单独夫妇再生育、实现错峰生育的办法。
六、注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积极解决配套体系问题。
“单独二孩”的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必然会有所增加。在目前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比较紧张的现实环境下,必须注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积极解决配套体系问题。包括完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城市医院的妇产科资源和儿科资源承载能力,对幼儿园、公立小学和儿童医院等与孩子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源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
经济条件不够时想生不一定会生
高生育意愿,学界表示认可,但表示怀疑的是,实际最后真生孩子的可能没有预期多。学者认为,生育意愿高,实际不一定生,原因可能是经济条件不够。很多夫妻生了2孩,没有人带小孩。还有的年龄有点大,考虑到健康原因不一定生。
就家庭幸福和家庭发展而言,多项调查均表明,一半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夫妇愿意生二孩,但是,财力、精力却成了很多家庭生二孩的绊脚石。育儿成本高涨,“生不起”;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生育观念转变,“不愿生”;忙于事业打拼的家长们宁愿只生一个。
“养儿重在‘质量’。一个孩子养好就够了。”在“80后”梅丽眼里,孩子和事业一个都不能少。有个让自己喜欢投入并收获成长的工作,有宽厚的丈夫和健康快乐的儿子,是她追求的“自由、生活和家庭”。
“生或不生”的选择题,折射社会焦虑,也凸显人口发展的时代考题。“今天,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十字路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如果说当年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增长过快”,今天则面临双重压力:增长压力之外,更添失衡隐患。因此政府应着手前瞻性政策,帮助家庭降低生养成本,营造一个有利于生育与养育儿童的环境。
高生育意愿,学界表示认可,但表示怀疑的是,实际最后真生孩子的可能没有预期多。学者认为,生育意愿高,实际不一定生,原因可能是经济条件不够。很多夫妻生了2孩,没有人带小孩。还有的年龄有点大,考虑到健康原因不一定生。
就家庭幸福和家庭发展而言,多项调查均表明,一半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夫妇愿意生二孩,但是,财力、精力却成了很多家庭生二孩的绊脚石。育儿成本高涨,“生不起”;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生育观念转变,“不愿生”;忙于事业打拼的家长们宁愿只生一个。
“养儿重在‘质量’。一个孩子养好就够了。”在“80后”梅丽眼里,孩子和事业一个都不能少。有个让自己喜欢投入并收获成长的工作,有宽厚的丈夫和健康快乐的儿子,是她追求的“自由、生活和家庭”。
“生或不生”的选择题,折射社会焦虑,也凸显人口发展的时代考题。“今天,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十字路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如果说当年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增长过快”,今天则面临双重压力:增长压力之外,更添失衡隐患。因此政府应着手前瞻性政策,帮助家庭降低生养成本,营造一个有利于生育与养育儿童的环境。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