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指标正常范围

乙肝五项指标,又称“乙肝两对半”,是一种常规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手段。通过检测这五项指标,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病毒的活动状态。检测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种:定性检测仅判断指标的阴性或阳性,而定量检测则提供更为精确的数值结果。以下是乙肝五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解析。

正常范围:小于0.5ng/ml(毫微克/毫升)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外壳蛋白的组成部分,其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其存在表明个体已感染乙肝病毒(无论是现有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正常范围:小于等于10mIU/ml(百万国际单位/毫升)

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保护性抗体。当抗-HBs阳性(大于10mIU/ml)时,表明个体已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通常是接种乙肝疫苗或既往感染后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结果。

正常范围:小于等于0.5PEIU/ml(毫微克/毫升)

乙肝e抗原的存在表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患者传染性较强。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通常可检测到HBeAg。

正常范围:小于等于0.2PEIU/ml(毫微克/毫升)

乙肝e抗体的阳性结果表明病毒复制活跃度降低,传染性减弱。然而,部分患者虽抗-HBe阳性,但病情可能迁延不愈,这通常与感染变异的乙肝病毒有关。

正常范围:小于等于0.9PEIU/ml(毫微克/毫升)

乙肝核心抗体的滴度高低反映了病毒的复制状态。高滴度抗-HBc通常表明病毒正在复制,具有传染性;而低滴度抗-HBc则可能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对于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进行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等,以全面评估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是乙肝病毒感染诊断的重要工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内容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http://www.chinacdc.cn/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