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感冒的误区

在宝宝患病时,许多父母常依据自身未经认证的经验进行治疗,妈妈们需警惕陷入治疗误区,以免加重宝宝病情。以下是妈妈们常犯的错误:

“复方”意味着一种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复方止咳感冒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药物,它不会消除病因,仅能缓解因感冒产生的咳嗽、流鼻涕等不适症状。不同药厂可能生产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止咳感冒药,但在药店出售时商品名不同,这很容易导致重复用药,进而引发过量中毒。例如,有些家长可能在未仔细查看成分的情况下,给宝宝同时服用了两种不同品牌但成分相似的复方止咳感冒药,增加了用药风险。

“消炎药”即抗生素。抗生素实际上是针对细菌感染的,而非针对感冒病毒。相关医学研究表明,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通常感冒时不要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后续治疗更加困难。比如,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病情反复且难以治疗的案例。

部分父母可能没有正确认识到发烧是机体免疫力在发挥作用,误以为高烧是严重疾病,从而选择打退烧针这种“速战速决”的方式。退烧针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发热中枢,实际上这抑制了宝宝的免疫力,使宝宝身体无法有效对抗疾病,病毒更容易在体内造成感染。

咳嗽本身并非疾病,而是多种呼吸道疾病发生时的一种症状,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方式,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如果强行给宝宝服用止咳感冒药,会导致痰液滞留体内,反倒容易引起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综上所述,妈妈们在宝宝患病时应避免这些常见误区,科学合理地进行护理和治疗。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