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render('body')

碘缺乏的危害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碘缺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中碘含量不足,导致人体摄入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的状态。这些问题统称为“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以及因生育能力受影响而导致的不育、早产、死胎和先天畸形等。

碘缺乏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增加流产、早产、死胎和畸形的风险。严重缺碘会对胎儿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最终可能导致克汀病(俗称“呆小病”)。

儿童和青少年缺碘会引发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并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此外,还可能导致体格发育迟缓,严重者表现为侏儒症。

成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严重时可能压迫气管和食管,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长期缺碘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整体健康。

碘的自然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远离海洋、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植被稀少、降雨集中和水土流失的地区,往往碘含量较低,容易引发碘缺乏病。

人体所需的碘主要来源于环境中的土壤和水。土壤中的碘需要通过水溶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水碘含量是衡量环境碘水平和人体碘摄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与碘缺乏病的流行密切相关。

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选择富含碘的食物,包括:

其中,海带的碘含量最高,是理想的补碘食物。

碘缺乏是可预防的公共健康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避免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