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render('body')

乙肝孕妇怎样阻断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HBV)是一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对于怀孕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如何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乙肝孕妇阻断母婴传播的措施以及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怀孕前,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持续一年以上的疗程,并在停药半年后再考虑怀孕。同时,需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以及乙肝病毒定量。如果肝功能长期正常且病毒载量较低,则母婴传播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从怀孕的第3个月开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每月应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在临产前至少注射3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母体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从而减少胎儿在子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新生儿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并加倍剂量。同时,在出生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进行加强注射。研究显示,这种方法的保护率可达86.65%,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风险。

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率为9.1%~36.7%。宫内传播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有关,导致母体血液渗漏进入胎儿体内。

产时传播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比约为40%~60%。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因吞咽含有HBsAg的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乙肝病毒。此外,分娩时子宫收缩可能导致胎盘绒毛破裂,母体血液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感染。

产后传播主要与母乳喂养和母亲唾液的接触有关。据研究,当母亲的血液中HBsAg、HBeAg及抗HBc均为阳性时,其母乳中HBV-DNA的检出率可达100%;而当仅HBsAg阳性时,母乳中HBV-DNA的检出率约为46%。

乙肝孕妇可以通过孕前抗病毒治疗、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等措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需综合干预以降低风险。

参考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