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render('body')

怎样才能治好厌食症

厌食症在人群中较为常见,患者常因该症状而痛苦,且担心营养不良。他们并非主观不想进食,而是看到食物毫无食欲。当看到他人享受美食时,患者会备受折磨。以下是几种治疗厌食症的方法:

严重营养不良会威胁病人生命,据西方国家报道,神经性厌食病人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下死亡率可达10%。当体重指数低于14时需住院治疗,但多数病人会拒绝,此时应劝说或强迫其住院以挽救生命。治疗首先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常采用口服与静点结合的方式补充血钾、钠、氯并进行监测。水肿病人常存在血浆蛋白低下,有条件可静脉补充水解蛋白、鲜血浆等。贫血也需关注,病人入院时血色素正常可能是脱水、血液浓缩的假象,应补充铁、服叶酸、补足维生素等。长期不进食的病人胃肠功能减弱,重新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一次进食量过大易导致胃胀、腹痛,病人每周体重增加1-1.5kg为宜。

临床常用抗抑郁药治疗厌食症,病因学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使用小剂量药物可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体形等问题,有一定效果。神经性厌食症预后研究显示,发病约5年后,70-75%的病人恢复;病程长于5年者预后不佳;病程4-8年的病人死亡率达5-8%,死亡原因包括营养不良衰竭、感染及自杀。此外,针对不同类型厌食症有不同治疗方法:食滞型因长期饮食不节导致食无滋味,应采用消食导滞方法;湿困于脾型因脾失健运、湿困体内,有胸闷、呕吐症状,应采用健脾燥湿方法;脾胃阴虚型因大量进食辛辣火燥食品伤阴,有口干咽干、干渴、形体消瘦、烦躁不安等症状,应采用养阴养胃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疏导病人心理压力,帮助其客观认识环境和自己,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同时,让病人正确认识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客观估价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食物和营养学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是心理治疗的一种,主要促进病人体重恢复,可限制病人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增加逐步奖励性给予活动自由,一般在病人体重极低时于医院采用。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心理治疗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对于厌食症,可通过代币制疗法、行为塑造法等减轻病人对食物的厌烦心理,逐步改善症状。

厌食症治疗较为复杂,并非短期内能治愈。患者应积极面对并治疗,避免其带来更多困扰。

展开全部内容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下载 下载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