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偏高原因

甲胎蛋白偏高原因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甲胎蛋白是人体中的一种蛋白质,其偏高往往意味着人体出现问题,需积极就医检查确诊,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以下是甲胎蛋白偏高的常见原因:

肝癌

肝癌是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不到20μg/L,当肝细胞癌变时会恢复产生该蛋白质的功能。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考虑肝癌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前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及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定期检查。不过,不能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诊断或排除疾病,因为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能正常,需结合其他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妊娠妇女和新生儿

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和胚胎早期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会明显升高。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明显升高,7 - 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值仍低于400μg/L,约产后3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非恶性疾病

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非恶性疾病可使甲胎蛋白升高,但升高幅度小、持续时间短。

生殖细胞肿瘤及其他肿瘤

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甲胎蛋白(AFP)呈阳性;胰腺癌、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要考虑睾丸癌可能。

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 - 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其升高幅度低且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可降低至恢复正常。

新生儿肝炎

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严重度增加,大多明显增高,可据此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其他原因

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 - 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常伴有甲胎蛋白增高。

综上所述,导致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众多,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确诊,可能是严重身体疾病所致。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由于原文未提及具体权威站点,暂无法提供准确来源信息。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