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分期

大叶性肺炎分期

大叶性肺炎的分期与病理特征详解

大叶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炎类型,其主要病因是肺泡内的炎症反应。通常情况下,大叶性肺炎主要累及单侧肺叶,以下叶最为多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波及两个或更多肺叶。以下将详细介绍大叶性肺炎的分期过程及其病理特征。

1. 充血水肿期

充血水肿期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第1~2天。

  • 肉眼观察:受累肺叶呈暗红色,肿胀充血,挤压切面可见淡红色浆液溢出。
  • 显微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浆液性渗出物,包含少量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
  • 细菌活动:此阶段渗出物中可检测到肺炎链球菌,细菌在富含蛋白质的渗出物中快速繁殖。

2. 红色肝变期

红色肝变期通常发生在发病后的第3~4天。

  • 肉眼观察:受累肺叶进一步肿大,质地变实,切面呈灰红色且较粗糙,胸膜表面可能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
  • 显微镜下: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物,包含大量红细胞、一定量纤维素、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素通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有助于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 病理特征:此阶段肺组织质地类似肝脏,故称为“红色肝变期”。

3. 灰色肝变期

灰色肝变期通常出现在发病后的第5~6天。

  • 肉眼观察:肺叶肿胀,质地坚实,切面干燥粗糙,呈灰白色。
  • 显微镜下:肺泡腔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纤维素渗出显著增多,纤维素网中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因受压而呈贫血状态。
  • 细菌活动:肺炎链球菌在此阶段多已被消灭,渗出物中很难检测到细菌。

4. 溶解消散期

溶解消散期通常发生在发病后一周左右。

  • 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增强,病原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溶解,嗜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蛋白溶解酶。
  • 渗出物变化:肺泡腔内的纤维素逐渐溶解,部分通过气道咳出,部分被淋巴管吸收或巨噬细胞吞噬。
  • 肉眼观察:实变的肺组织质地变软,病灶逐渐消失,呈黄色,切面可见少量脓样混浊液体溢出。
  • 恢复情况:由于炎症未破坏肺泡壁结构,肺组织最终可完全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时间线总结

阶段时间主要特征
充血水肿期1~2天肺叶肿胀充血,渗出物中含有少量红细胞和细菌。
红色肝变期3~4天肺叶质地变实,切面呈灰红色,渗出物中红细胞和纤维素增多。
灰色肝变期5~6天肺叶切面呈灰白色,纤维素渗出显著,细菌被消灭。
溶解消散期7天及以后纤维素溶解,病灶逐渐消失,肺组织恢复正常。

标签

#大叶性肺炎, #肺炎分期, #病理特征, #医学知识, #肺部炎症

结论

大叶性肺炎的病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各阶段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不同,但在及时治疗和机体免疫作用下,肺组织通常能够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参考来源:NCBI, Mayo Clinic, Medical News Today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