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背景信息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400毫升的情况。这是产妇分娩期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然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后出血的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大大降低。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1. 子宫收缩乏力

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比高达75%~90%。胎盘与子宫壁剥离后留下的创面需要通过子宫收缩来止血。如果子宫收缩乏力,血管可能持续出血。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 分娩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
  • 胎儿过大或双胎妊娠。
  • 子宫畸形或羊水过多。
  •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 生育次数过多或间隔过短。
  • 难产导致产妇体力衰竭或情绪紧张。

2. 胎盘滞留

胎盘滞留是指胎盘未能完全从子宫壁剥离并排出,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引起:

  • 产时膀胱膨胀阻碍胎盘排出。
  • 接生人员过早揉挤子宫或强拉脐带,导致子宫收缩紊乱或脐带断裂。
  • 不当使用强效子宫收缩药物,影响胎盘的自然剥离。

3. 胎儿过大

胎儿过大或娩出过快可能导致会阴、阴道、子宫颈撕裂,甚至子宫下段破裂,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出血。

缓解和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

1. 加强产前保健

  • 通过病史询问和检查,识别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风险人群,并采取预防性治疗。
  • 纠正孕妇贫血,补充铁剂和叶酸,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 积极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肝炎等疾病,预防凝血机制障碍。
  • 高风险孕妇应选择住院分娩,并提前配血备用。

2. 产时正确观察与处理

  • 普及新法接生,确保接生过程科学规范。
  • 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及时发现异常。
  • 严密监测产程,使用产程图监护,减少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

3. 产后阶段的护理

产后2小时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期,因为此时的出血量占24小时内总量的3/4。建议:

  • 产妇在产房观察2小时,密切监测出血量。
  • 若出血量超过100~200毫升,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处理。
  • 在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转院时,需做好紧急处理并安排专人护送。

结论

产后出血是可预防和治疗的严重并发症,通过规范的产前保健、科学的分娩管理以及产后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