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问】第12期 宝宝被别的小孩打的话,该怎么处理?


小朋友之间相处常会有摩擦,
你碰我一下,我撞你一回;
你打我一下,我抓你一把;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
尤其是自己家小孩被别人打了,吃亏了的时候,
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且看本期【育儿百问】
《宝宝被别的小孩打的话,该怎么处理?》
本期专家介绍——

佟春凤
金牌讲师
全国著名育儿专家
专家简介:
佟春凤,学前教育专业,1997年从事幼儿教育至今。2006年开始通过网络、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以及组织家长育儿讲座、组织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全国家长传播快乐育儿、有效育儿的科学方法。目前佟春凤老师已出品十一套家长育儿光碟及七套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光碟;2012年出版《宝宝上幼儿园》一书,2013年开始通过微信育儿公众号TCFEDU及育儿APP手机应用,与全国各地家长朋友们互动交流育儿心得。
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佟老师育儿博客:http://yetongmama.blog.163.com/
【育儿百问】第12期:《宝宝被别的小孩打的话,应该怎么处理?》
妈妈的疑惑:
宝宝比较内向,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是比较被动的那种,被一些比较强势或者霸道一点的小孩打了动手了要么就不吭声,要么就哭,怎么办啊?

佟春凤老师回复:
我们想一下有多少种方法,打回去、讲道理、弄清楚到底为什么、一笑了之……真的有小朋友就是这样的,给人家打了,没什么事儿,拍一拍身上,起来继续跑、继续玩;但有的小朋友给人家打了一下,一定要哭半个小时,人家给他道歉,说“对不起,你不要哭了”,揉一揉,也不行,还是要哭半个小时,哭完半个小时才停的。

佟春凤老师回复:
每个孩子面对类似的事情,其处理的方式也会不同。我们班有一个叫淇淇的小朋友拿了几个玩具,我们到时间要收玩具了,就说“玩具要回家了”,有一个叫俊俊的男孩儿,他也不爱说话,但他就是要收玩具了,结果琪琪还在玩,俊俊就把玩具收回来,淇淇给拿走了玩具也不说话,就用两只手捂住所有的玩具,用两只手捂住也不行,俊俊还是继续收,后来只剩下两个玩具了,淇淇就一只手捂一个,看着俊俊,俊俊还是不看她,拿了其中一个又抢过来,从头到尾他们都不说话的,只剩下一个玩具了,然后淇淇就两只手捂住最后一个,俊俊还是用力地把玩具抢走了,俊俊抢玩具是想把玩具送回去。那个淇淇小朋友就在那儿玩自己的手,还是什么也不说。有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子的,我的给抢走了那也没办法了,也不哭的。

佟春凤老师回复:
还有另一个小朋友静静,很厉害哦,她在玩玩具,有一个小朋友抢过去要收玩具了,静静不想收,但玩具给抢走了之后,静静马上用手指着拿走玩具的小朋友大叫:“嘟喏呢啊!”我们两个老师谁也没有听懂她在说什么,对她来说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她就是知道“这样很厉害”。面对大喊的这种情况每个小朋友的回应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朋友会很认真地问静静:“你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你再说一遍。”有的小朋友也会直接叫回去,而有的小朋友理都不理就走了。

佟春凤老师回复:
若遇到同一种情况,不同的人根据气质类型、遗传、年龄的特点、性别等等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刚刚我们讲了很多方式:可以打回去,可以讲道理,可以向办法下次怎么避免,可以拉帮结派,可以求助……我们大人会有这么多的方法去解决这一件事情,孩子可不可以呢?你能说哪种方式对孩子是最好的吗?举个例子,如果是淇淇小朋友给人家打了,她都不跟老师讲,那我可能会这样说:“淇淇,谁打你了?告诉他,下次不许打我。”但对于一些非常爱攻击别人的小朋友,这时候你再跟他说“警告他下次不许打”那就不合适了,而应该说:“我们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呢?请你下次注意吧,你刚刚打到我了,我很不开心啊。“

佟春凤老师回复:
我们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引导方式是不同的。引导的目标是让他学会处理这件事情,而并不是让他只掌握某一种方法。处理一件事情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么多的方法孩子可能一下子都学会吗?他可能选择逃跑的方式,我们也可以慢慢引导他,其实除了逃跑还有许多别的方式,在幼儿园的三年当中,他能够将这些和方法灵活运用,最终自己能够处理矛盾,能够调节自己的心里就不错了,别指望孩子一下子就什么都学会了,给孩子一点儿时间和空间吧。

佟春凤老师回复:
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个人建议,像那种抢**玩具,不小心你推一下,我推一下,然后我把你玩具从手里抢走了的情况,做大人的多观察就好了,若小朋友过来投诉,我们就可以说“哦,我知道了”,但事情如何处理还是应该留给孩子自己去思考。适当的可以引导一下“还能怎么做?请你不要怎么样……”等等。其实我还是希望老师能给孩子这种空间,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解决。当然,“拿起东西大打出手,打架”是不可以的,这属于暴力,是要制止的。

佟春凤老师回复: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有很多东西时文明必须要教给孩子的,类似于处理跟人的交往关系,比如“有人说我不好,我就不喜欢他了”、“妈妈,他说我是笨蛋,我是不是真的就是笨蛋呢?”外界孩子也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很大,这个时候真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孩子调节心理。“那是他说的,又不是事实,告诉他,你说的不对”,这样是一种方法。“不是啊,妈妈觉得你怎么怎么样,我看到你做了什么什么事情,我觉得你很聪明,而且很有爱心”,或者你让宝宝做某件事情,并说“宝宝都会做这件事情了,宝宝一点儿都不笨哦”。让宝宝“自己体验”和“学会反击”都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我们希望孩子遇到事情有多种方法处理和解决,并在最快的时间找出适当的办法来解决:如果这样行不通的话,不放弃,会换种方式来做,这才是聪明的孩子。我们需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这种能力!处理解决事情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调节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很重要。

佟春凤老师回复: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尝试。对于家长来讲,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被人打了,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他回家不愿意说我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事情,那么家长可以用对话的方式,或者用手偶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拿着这个娃娃,“喂,宝贝,这个娃娃说她今天去幼儿园不开心了,你来问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啊?”如果孩子不理你,家长可以自言自语:“你为什么不开心啊?”“是不是因为有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啊?”孩子说“不是,是因为老师批评他了,老师说你不能倒水。”年龄小的宝宝不会说别的,只会说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这种情景带入的方式就非常好,如果手偶的方式不行的话,可以在手指上画两个头像,宝宝手上画一个也可以,然后来对话,“你好,你今天在学校里吃得抱不抱呀?你睡觉了吗?宝宝哭了吗?为什么哭呀?”用情景和游戏的方式让宝宝说出来,这是一种方式。

佟春凤老师回复:
如果宝宝说出来了,他在幼儿园因为打人被老师批评,或者有人推他、想妈妈等等这样的事情,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重复性的回应,重复性的回应是比较简单的沟通方法,也是最基本的,让他明白我说出来的所有东西妈妈都知道。如果你只是“嗯、哦、啊……”,他不知道你听没听到,但如果他听到从你嘴巴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想法“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孩子才会知道“妈妈知道我的想法了,妈妈是了解我的”。如果宝宝说“宝宝更喜欢妈妈,宝宝想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就说“哦,宝宝想和妈妈在一起”。从妈妈嘴巴里说出来,让他听到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是有安全感的,他就会知道原来妈妈最了解自己,这叫做“重复性回应”!宝宝说什么你就说什么,甚至包括“宝宝的鞋子都找不到了,那怎么办呢?”妈妈也说:”哦,宝宝的鞋子都找不到了,那怎么办呢?“这都是重复性的回应。
你碰我一下,我撞你一回;
你打我一下,我抓你一把;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
尤其是自己家小孩被别人打了,吃亏了的时候,
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且看本期【育儿百问】
《宝宝被别的小孩打的话,该怎么处理?》
本期专家介绍——

佟春凤
金牌讲师
全国著名育儿专家
专家简介:
佟春凤,学前教育专业,1997年从事幼儿教育至今。2006年开始通过网络、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以及组织家长育儿讲座、组织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全国家长传播快乐育儿、有效育儿的科学方法。目前佟春凤老师已出品十一套家长育儿光碟及七套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光碟;2012年出版《宝宝上幼儿园》一书,2013年开始通过微信育儿公众号TCFEDU及育儿APP手机应用,与全国各地家长朋友们互动交流育儿心得。
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佟老师育儿博客:http://yetongmama.blog.163.com/
【育儿百问】第12期:《宝宝被别的小孩打的话,应该怎么处理?》
妈妈的疑惑:
宝宝比较内向,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是比较被动的那种,被一些比较强势或者霸道一点的小孩打了动手了要么就不吭声,要么就哭,怎么办啊?

佟春凤老师回复:
我们想一下有多少种方法,打回去、讲道理、弄清楚到底为什么、一笑了之……真的有小朋友就是这样的,给人家打了,没什么事儿,拍一拍身上,起来继续跑、继续玩;但有的小朋友给人家打了一下,一定要哭半个小时,人家给他道歉,说“对不起,你不要哭了”,揉一揉,也不行,还是要哭半个小时,哭完半个小时才停的。

佟春凤老师回复:
每个孩子面对类似的事情,其处理的方式也会不同。我们班有一个叫淇淇的小朋友拿了几个玩具,我们到时间要收玩具了,就说“玩具要回家了”,有一个叫俊俊的男孩儿,他也不爱说话,但他就是要收玩具了,结果琪琪还在玩,俊俊就把玩具收回来,淇淇给拿走了玩具也不说话,就用两只手捂住所有的玩具,用两只手捂住也不行,俊俊还是继续收,后来只剩下两个玩具了,淇淇就一只手捂一个,看着俊俊,俊俊还是不看她,拿了其中一个又抢过来,从头到尾他们都不说话的,只剩下一个玩具了,然后淇淇就两只手捂住最后一个,俊俊还是用力地把玩具抢走了,俊俊抢玩具是想把玩具送回去。那个淇淇小朋友就在那儿玩自己的手,还是什么也不说。有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子的,我的给抢走了那也没办法了,也不哭的。

佟春凤老师回复:
还有另一个小朋友静静,很厉害哦,她在玩玩具,有一个小朋友抢过去要收玩具了,静静不想收,但玩具给抢走了之后,静静马上用手指着拿走玩具的小朋友大叫:“嘟喏呢啊!”我们两个老师谁也没有听懂她在说什么,对她来说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她就是知道“这样很厉害”。面对大喊的这种情况每个小朋友的回应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朋友会很认真地问静静:“你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你再说一遍。”有的小朋友也会直接叫回去,而有的小朋友理都不理就走了。

佟春凤老师回复:
若遇到同一种情况,不同的人根据气质类型、遗传、年龄的特点、性别等等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刚刚我们讲了很多方式:可以打回去,可以讲道理,可以向办法下次怎么避免,可以拉帮结派,可以求助……我们大人会有这么多的方法去解决这一件事情,孩子可不可以呢?你能说哪种方式对孩子是最好的吗?举个例子,如果是淇淇小朋友给人家打了,她都不跟老师讲,那我可能会这样说:“淇淇,谁打你了?告诉他,下次不许打我。”但对于一些非常爱攻击别人的小朋友,这时候你再跟他说“警告他下次不许打”那就不合适了,而应该说:“我们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呢?请你下次注意吧,你刚刚打到我了,我很不开心啊。“

佟春凤老师回复:
我们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引导方式是不同的。引导的目标是让他学会处理这件事情,而并不是让他只掌握某一种方法。处理一件事情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么多的方法孩子可能一下子都学会吗?他可能选择逃跑的方式,我们也可以慢慢引导他,其实除了逃跑还有许多别的方式,在幼儿园的三年当中,他能够将这些和方法灵活运用,最终自己能够处理矛盾,能够调节自己的心里就不错了,别指望孩子一下子就什么都学会了,给孩子一点儿时间和空间吧。

佟春凤老师回复:
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个人建议,像那种抢**玩具,不小心你推一下,我推一下,然后我把你玩具从手里抢走了的情况,做大人的多观察就好了,若小朋友过来投诉,我们就可以说“哦,我知道了”,但事情如何处理还是应该留给孩子自己去思考。适当的可以引导一下“还能怎么做?请你不要怎么样……”等等。其实我还是希望老师能给孩子这种空间,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解决。当然,“拿起东西大打出手,打架”是不可以的,这属于暴力,是要制止的。

佟春凤老师回复: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有很多东西时文明必须要教给孩子的,类似于处理跟人的交往关系,比如“有人说我不好,我就不喜欢他了”、“妈妈,他说我是笨蛋,我是不是真的就是笨蛋呢?”外界孩子也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很大,这个时候真的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孩子调节心理。“那是他说的,又不是事实,告诉他,你说的不对”,这样是一种方法。“不是啊,妈妈觉得你怎么怎么样,我看到你做了什么什么事情,我觉得你很聪明,而且很有爱心”,或者你让宝宝做某件事情,并说“宝宝都会做这件事情了,宝宝一点儿都不笨哦”。让宝宝“自己体验”和“学会反击”都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我们希望孩子遇到事情有多种方法处理和解决,并在最快的时间找出适当的办法来解决:如果这样行不通的话,不放弃,会换种方式来做,这才是聪明的孩子。我们需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这种能力!处理解决事情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调节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很重要。

佟春凤老师回复: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尝试。对于家长来讲,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被人打了,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他回家不愿意说我在幼儿园做了什么事情,那么家长可以用对话的方式,或者用手偶的方式,讲故事的方式,拿着这个娃娃,“喂,宝贝,这个娃娃说她今天去幼儿园不开心了,你来问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啊?”如果孩子不理你,家长可以自言自语:“你为什么不开心啊?”“是不是因为有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啊?”孩子说“不是,是因为老师批评他了,老师说你不能倒水。”年龄小的宝宝不会说别的,只会说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这种情景带入的方式就非常好,如果手偶的方式不行的话,可以在手指上画两个头像,宝宝手上画一个也可以,然后来对话,“你好,你今天在学校里吃得抱不抱呀?你睡觉了吗?宝宝哭了吗?为什么哭呀?”用情景和游戏的方式让宝宝说出来,这是一种方式。

佟春凤老师回复:
如果宝宝说出来了,他在幼儿园因为打人被老师批评,或者有人推他、想妈妈等等这样的事情,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重复性的回应,重复性的回应是比较简单的沟通方法,也是最基本的,让他明白我说出来的所有东西妈妈都知道。如果你只是“嗯、哦、啊……”,他不知道你听没听到,但如果他听到从你嘴巴里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想法“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孩子才会知道“妈妈知道我的想法了,妈妈是了解我的”。如果宝宝说“宝宝更喜欢妈妈,宝宝想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就说“哦,宝宝想和妈妈在一起”。从妈妈嘴巴里说出来,让他听到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是有安全感的,他就会知道原来妈妈最了解自己,这叫做“重复性回应”!宝宝说什么你就说什么,甚至包括“宝宝的鞋子都找不到了,那怎么办呢?”妈妈也说:”哦,宝宝的鞋子都找不到了,那怎么办呢?“这都是重复性的回应。
来自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