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的做法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天可是吃泥螺的好时节哦!此时的泥螺刚刚长发,有“桃花泥螺”的美称,泥螺在这时候所产的质量最佳,体内无泥,且味道也十分鲜美,个个粒大脂丰,极其鲜美,那么泥螺怎么做好吃呢?下面妈网百科就为大伙献上泥螺的做法,满足各位吃货们的口腹之欲!

泥螺的做法

说起泥螺,有些小伙伴可能不知道是啥,泥螺是栖息在泥土里的水产贝类,虽然看起来颜值不高,但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酒醉泥螺就是一道远近驰名的沪菜哦!那么泥螺怎么做好吃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泥螺的做法吧!

做法一

原料:泥螺 500g

配料:葱花、姜丝、葱丝

调料:盐、料酒、蚝油

做法:

1、先将泥螺清洗干净。

2、锅里放水烧开。

3、把姜葱切丝,葱切葱花。

4、水开后放入泥螺。

5、煮至冒泡后马上关火。

6、然后把泥螺捞出沥干水。

7、接着把泥螺放入碟子里,把葱姜花放在上面。

8、加入适量盐和料酒、蚝油。

9、另起锅,往锅里倒入油,烧热。

10、然后把油倒入泥螺上面,会有滋滋的声音。

11、接着拌匀即可。

做法二

材料:泥螺500克。

辅料:香菜、青红尖椒各适量,啤酒1瓶。

调料:蒜末、葱头、野山椒各10克,精盐20克。

做法:

1、将泥螺清洗干净,用200克啤酒浸泡12小时后沥干水分,将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洗净切末,大蒜、青红尖椒、葱头洗净切片待用。

2、将剩余的啤酒中放入精盐、蒜末、野山椒调成醉汁,将沥干水分的泥螺泡入醉汁中,加入精盐、香菜末、葱头片、青红尖椒片腌制,随食随捞装盘即可上桌食用。

查看全文

泥螺怎么腌制

到了春天,就是大量水产上市的季节,海蜇、蛏子、泥螺这些常见的水产也开始称霸水产摊啦,很多吃货喜欢吃泥螺,却不知道该怎么腌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泥螺的腌制方法吧!

第一步,挑选泥螺,选体大壳薄、腹足肥厚、体内无沙、足红口黄、满腹藏肉、无破壳的泥螺为加工原料。

第二步,将选好的泥螺放入桶中,加20%--23%的盐水(波美度为24),迅速搅拌均匀,直至产生泡沫为止。然后,静置3小时--4小时。

第三步,仔细冲洗干净,将盐水浸泡过的泥螺捞起,摊放在筛上,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稍干燥。

第四步,开始腌制,洗净的泥螺再放入桶中,加入20%--22%的盐水,搅拌均匀。第二天,盖上竹帘,压上石头,不使泥螺从盐水中浮起。腌制时间约半个月左右。

查看全文

泥螺的营养价值

泥螺是一种夏天常吃的海味,尤其是在江浙沪一带,泥螺更被视为海味珍品哦,夏季如果胃口缺缺,腌制好的泥螺搭配清粥,三碗下肚,也是十分快意!泥螺不仅滋味鲜美,营养价值也不容小瞧,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泥螺有什么营养价值!

泥螺的营养丰富,富含了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与此同时,泥螺还具一定医药作用。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泥螺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民间还有以酒渍食,防治咽喉炎、肺结核的做法。现如今泥螺已经跻身许多酒店或饭馆的宴席上,成为了一道必不可少的开胃冷盘,十分走俏哦!

查看全文

泥螺的功效与作用

泥螺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一些家庭餐桌上却往往少不了它,特别是一道夏季,更是吃泥螺的大好时机,泥螺或腌制或清炒都十分鲜美,那么泥螺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吃泥螺能利尿消肿

泥螺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第二、吃泥螺能壮阳补肾

泥螺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第三、吃泥螺能提高免疫力

泥螺中含有的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查看全文

泥螺的食用注意事项

醉泥螺可是一道沪菜中的招牌,泥螺滋味香甜且肉质脆嫩,又咸又甜,味道十分独特,不少人都好这一口,不过在吃泥螺的时候,有些注意事项还是需要了解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1、泥螺本性寒凉,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黄瓜等蔬菜,饭后也不应该马上饮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这样的冰镇饮品,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2、皮肤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吃泥螺是因为泥螺中所含的蛋白质在进入人体后,可作为一种过敏原,对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如发痒起块等,或使原来的皮肤病复发、加重。

3、泥螺煮不熟含有细菌,泥螺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4、食用泥螺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