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母乳性腹泻的原因

婴儿母乳性腹泻的原因

婴儿母乳性腹泻:原因、应对方法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母乳性腹泻?

母乳性腹泻是指部分婴儿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腹泻、拒奶、烦躁等症状的情况。这种现象常常让新手妈妈感到困惑和担忧。母乳性腹泻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婴儿的成长和消化系统的发育,大多数情况会逐渐改善。

母乳性腹泻的可能原因

  • 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前列腺素是一种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的物质,它可以增加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分泌,从而导致稀便。
  • 乳糖不耐受:婴儿可能对乳糖不耐受,这是由于体内乳糖酶不足,无法有效分解乳糖。乳糖不耐受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可通过粪便乳糖量的测定(如醋酸铅法)进行初步筛查,并通过去乳糖饮食的快速见效来进一步确认。
  • 脂性消化不良:如果婴儿在乳房吸空后继续吸吮,乳汁中脂肪含量可能增加,导致脂性消化不良。

应对母乳性腹泻的建议

母乳性腹泻通常是暂时性的,不建议因大便稀薄而立即停止母乳喂养。以下是一些应对建议:

  1. 继续母乳喂养:婴儿的消化系统会逐渐适应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的活性也会随着发育而增强,从而改善对乳糖的消化和吸收。
  2. 正确喂养方式:每侧乳房吸吮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确保乳房基本吸空,避免过多脂肪摄入。
  3. 遵医嘱调整饮食:若确诊乳糖不耐受,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去乳糖饮食,例如:
    • 鲜豆浆100毫升加葡萄糖5克代替乳制品。
    • 米汤180毫升冲调鱼蛋白5克,每日喂养3次。
    • 发酵酸奶作为替代品。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包裹婴儿的乳头区域,以免影响喂养。
  • 逐步添加辅食,帮助婴儿适应多样化的营养需求。
  • 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

结论

母乳性腹泻通常是暂时性的,通过科学喂养和适当调整,绝大多数婴儿可以顺利适应母乳喂养。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