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被子出汗和盗汗的区别

盖被子出汗和盗汗的区别

盖被子出汗与盗汗的区别及相关知识

在中国,人们常用盖被子蒙出汗的方式治疗感冒,但盖被子时可能出现盗汗现象。下面将详细介绍盗汗是什么、能否治疗感冒、与出汗的联系和区别等内容。

汗的生理性与病理性区分

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孩子生理性盗汗发生率较高,常让父母紧张,因此需要掌握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的方法。

生理性盗汗

  • 儿童阶段,肌肤幼嫩,水分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健全,活动时易流汗。
  • 若儿童入睡前活动过多,脏器功能代谢活跃,产热增加,睡眠时肌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而大汗淋漓以散热。
  • 睡前进食会使胃肠蠕动和胃液分泌增加,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强,导致儿童入睡后流汗多,尤其在入睡初2小时内。
  • 室温过高、被子过厚或使用电热毯,都可导致睡眠时出大汗。

自然出汗与盗汗的联系和区别

现象

  • 出汗是生活适应现象,汗腺分泌神经是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纤维,出汗中枢因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
  • 盗汗是中医病证名,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古代医家用盗贼夜里活动形容该病证,即入睡或刚闭眼将入睡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泄出。

方式

  • 自然出汗中,非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症状,多见于佝偻病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 盗汗是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分类

  • 出汗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发汗、味觉性出汗、运动型出汗。
  • 盗汗分为轻型盗汗、中型盗汗和重型盗汗。

原因

  • 出汗原因是出汗中枢因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
  •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引起小儿盗汗。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判断,不可盲目服药。

了解盗汗和出汗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在应急时应对自如,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要成为生活小达人,需多多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